古诗词网

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苏轼宋代〕《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
花开后院还空落。
燕入华堂怪未归。
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人非。
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
)浮玉山头日日风,(即金山也。
)涌金门外已春融。
二年鱼鸟浑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
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何人织得相思字,寄与江边北向鸿。
国艳夭娆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檐。
但知扑扑晴香软,谁见森森晓态严。
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
应须火急回征棹,一片辞枝可得粘。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着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去年柳絮时节记得金笼雪衣

去年 qù nián
刚过去的一年。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去年 白帝 雪在山,今年 白帝 雪在地。” 宋 苏轼 《中秋月》诗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灧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  ——《漢語大詞典》
柳絮 liǔ xù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杨朔 《〈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时节(時節)shí jié
(1).四时的节日。《吕氏春秋·尊师》:“敬祭之术,时节为务。” 高诱 注:“四时之节。”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时节同 荆 俗,民风载 楚 謡。”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这院中名妓……每遇时节,便做盛会。”
(2).节令;季节。《管子·君臣下》:“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 宋 杨万里 《黄菊》诗:“比他红紫开差晚,时节来时毕竟开。” 杨朔 《海市》:“桃花时节,也是万物繁生的时节。”
(3).合时而有节律。《国语·晋语八》:“夫德广远而有时节,是以远服而邇不迁。” 韦昭 注:“作之有时,动之有序。”《汉书·魏相传》:“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
(4).时光;时候。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朱子语类》卷六九:“那时节无可做,只得恐惧。”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这时节,在睡梦中都遇见动人场景、奋发雄姿。”  ——《漢語大詞典》
记得(記得)jì de
想得起来;未忘。 晋 无名氏 《休洗红》诗之一:“休洗红,洗多红色澹;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宋 刘挚 《双桥》诗:“记得扁舟緑杨岸,画栏朱柱对蓬牕。” 明 高明 《琵琶记·文场选士》:“天地玄黄,略记得三两行,才学无些子,只是赌命强。” 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我记得那天回转家里时,家中人问及一切,竟对我亲切的笑了许久。”  ——《漢語大詞典》
金笼(金笼)
唐 秦韬玉 鹦鹉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
宋 欧阳修 画眉鸟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骈字类编》
放 fàng《國語辭典》

放 [ fàng ]

  1. 逐。如:「流放」。《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2. 弃。《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3. 放纵、任由。如:「放声高歌」、「放言高论」。《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4. 安置。如:「陈放」、「安放」。《水浒传·第二一回》:「一桶盘拖上楼来,放在春台上。」
  5. 发出。如:「施放」、「鸣放」。《三国演义·第五回》:「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6. 开、展。如:「心花怒放」、「百花开放」。
  7. 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如:「放学」、「放工」。
  8. 任官职,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赏了头等官加了个副都统衔,放了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了。」
  9. 弄,置于「仔细」、「明白」、「聪明」等词前,有提请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聪明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
  10. 打网球、排球、乒乓球时的偷袭。如:「他在网前放小球,漂亮极了!」
  1. 放荡、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放 [ fǎng ]

  1. 依据。《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2. 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于琅邪。」
  3. 仿效。《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上》:「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宋·苏轼〈上韩太尉书〉:「皆依放儒术六经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为口实。」
雪衣 xuě yī
(1).白色的羽毛。 唐 杜牧 《鹭鸶》诗:“雪衣雪髮青玉嘴,羣捕鱼儿溪影中。” 宋 苏轼 《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中》:“二子有如双白鷺,隔江相照雪衣明。” 元 王逢 《和惠子及雨中》:“雪衣鸚鵡亦可怪,错唤主人非一回。”
(2).即雪衣女。 清 洪升 《长生殿·私祭》:“枉了雪衣提唱,是色非空,谁观法相?” 清 陈维嵩 《玉山枕·咏白鹦鹉》词:“雪衣簷畔诵迦文,恰生小怕施朱翠。”参见“ 雪衣女 ”。
(3).泛指某些白色的鸟类。(1)白鹭。 宋 苏轼 《新年》诗之二:“北渚集羣鷺,新年何所之……何当禁毕弋,看引雪衣儿。” 宋 范成大 《题〈秋鹭图〉》诗:“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2)鸽。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二:“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自注:“ 杭 人以放鸽为太守寿。”
(4).白色衣服。 海默 《突破临津江》八:“飞机飞来,马上就都停止了工作,披上雪衣,仍然成了一个大雪覆盖的山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