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胸中 xiōng zhōng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谈天(談天)tán tiān
(1). 战国 齐 阴阳家 邹衍 (邹,一作驺)其语宏大迂怪,故称“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髡。’”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騶衍 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后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
(2).能言善辩。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须君灧海盃,浇我谈天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谈天口喷珠玉,一剗的者也之乎。” 明 王问 《驻云飞·吊古》曲:“地割鸿沟,千古英雄 项 与 刘 ,説士谈天口,战士屠龙手。”
(3).聊天,闲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这件事,我们当日不过谈天谈起来,彼此并未订立合同。”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他只在星期六夜或星期日才有闲空,会来谈天的。”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回来的时候看见 四凤 跟那个二少爷谈天。”
(4).看相算命。 宋 岳珂 《桯史·看命司》:“中都有谈天者,居於 观桥 之东,日设肆于门,标之曰‘看命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今谈天者既出入贵人门第,揣摩时事,以售其説。” ——《漢語大詞典》
(2).能言善辩。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须君灧海盃,浇我谈天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谈天口喷珠玉,一剗的者也之乎。” 明 王问 《驻云飞·吊古》曲:“地割鸿沟,千古英雄 项 与 刘 ,説士谈天口,战士屠龙手。”
(3).聊天,闲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这件事,我们当日不过谈天谈起来,彼此并未订立合同。”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他只在星期六夜或星期日才有闲空,会来谈天的。”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回来的时候看见 四凤 跟那个二少爷谈天。”
(4).看相算命。 宋 岳珂 《桯史·看命司》:“中都有谈天者,居於 观桥 之东,日设肆于门,标之曰‘看命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今谈天者既出入贵人门第,揣摩时事,以售其説。” ——《漢語大詞典》
口 kǒu《國語辭典》
口 [ kǒu ]
名- 人或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如:「张口」、「闭口」、「守口如瓶」。《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也称为「嘴」。
- 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如:「枪口」、「瓶口」。汉·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
- 内外相通的出入处。如:「港口」、「门口」、「巷口」、「海口」。
- 关隘。常用于地名。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
- 兵器或工具上的锋刃。如:「刀口」、「剑口」。
- 破裂的地方。如:「伤口」、「裂口」、「缺口」。
- 量词:➊ 计算人数的单位。如:「一家八口」。➋ 计算牲畜数量的单位。相当于「只」、「头」。如:「三口猪」。➌ 计算器物数量的单位。如:「两口锅子」、「一口钢刀」、「一口枯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秦 qín《國語辭典》
秦 [ qín ]
名- 朝代名。参见「秦朝 」条。
- 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 姓。如宋代有秦观。
军 ( 軍 ) jūn
军 [ jūn ]
-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墨守 mò shǒu
(1).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 公输 善攻, 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2).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嶸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参见“ 墨守成规 ”。 ——《漢語大詞典》
(2).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嶸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参见“ 墨守成规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