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昔掌文翰,西垣复石渠。

韦应物唐代〕《张彭州前与缑氏冯少府各惠寄一篇多故未答…兼远简冯生

君昔掌文翰,西垣复石渠。朱衣乘白马,辉光照里闾。
余时忝南省,接宴愧空虚。一别守兹郡,蹉跎岁再除。
长怀关河表,永日简牍馀。郡中有方塘,凉阁对红蕖。
金玉蒙远贶,篇咏见吹嘘。未答平生意,已没九原居。
秋风吹寝门,长恸涕涟如。覆视缄中字,奄为昔人书。
发鬓已云白,交友日凋疏。冯生远同恨,憔悴在田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掌文西垣石渠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掌文 zhǎng wén
(1).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古代迷信以之为瑞应。语本《左传·隐公元年》:“ 宋武公 生 仲子 , 仲子 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 杜预 注:“手理自然成字,有若天命。”《后汉书·公孙述传》:“帝患之,乃与 述 书曰:‘图讖言“公孙”,即 宣帝 也。代 汉 者 当涂高 ,君岂 高 之身邪?乃復以掌文为瑞, 王莽 何足效乎!’” 北周 庾信 《成王刻桐叶封虞赞》:“帝刻桐叶,天书掌文。”
(2).掌管文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黑松使者》:“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龙宾十二上神,乃以墨分赐掌文官。”  ——《漢語大詞典》
翰 hàn《國語辭典》

翰 [ hàn ]

  1. 一种身上有五彩羽毛的山鸡。《说文解字·羽部》:「翰,天鸡也,赤羽。」也称为「锦鸡」。
  2. 长而坚硬的羽毛。《广韵·去声·翰韵》:「翰,鸟羽也。」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九·动物》:「羽之彊者曰翰。」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纤罗为缨,饰以翠翰。」
  3. 毛笔。如:「翰墨」、「挥翰」。《文选·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唐·李善·注:「翰,笔毫也。」
  4. 文词、文章、书信等。如:「文翰」、「书翰」、「篇翰」、「华翰」。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5. 文才。《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臧荣绪传》:「其有史翰,欲令入天禄。」
  6. 白色的马。《礼记·檀弓上》:「戎事乘翰,牲用白。」汉·郑玄·注:「翰,白色马也。」
  7. 栋梁。《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汉·郑玄·注:「皆以贤知入为周之桢干之臣。」通「干」。
  8. 姓。如春秋时曹国有翰胡。
  1. 高飞。汉·扬雄《太玄经·卷三·应卦》:「龙翰于天,贞栗其鳞。」
西垣 xī yuán
(1).犹西城。《南史·齐纪上·高帝》:“帝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
(2). 唐 宋 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值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西垣视草,復玷近班。”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石渠 shí qú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