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数仞黄堂上,题名仅百贤。

范仲淹宋代〕《新定感兴五首

数仞黄堂上,题名仅百贤。
孤高宋开府,千载可拳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堂题名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仞 rèn《國語辭典》

仞 [ rèn ]

  1. 量词。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为一仞。《说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寻,八尺。」《书经·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
  1. 测量深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沟洫。」晋·杜预·注:「度深曰仞。」
  2. 辨认。《淮南子·人间》:「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通「认」。
  3. 填塞、充满。《史记·卷三·殷本纪》:「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通「牣」。
黄堂 huáng táng
(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后汉书·郭丹传》:“勑以 丹 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李贤 注:“黄堂,太守之厅事。”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 春申君 子 假君 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儒林外史》第七回:“ 大江 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2).借指太守。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卷上:“太守曰黄堂。”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妾是 王 家子姓,父做黄堂。”《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説,一身衣食有餘,功名虽是异途,却有四品黄堂之分。”
(3).墓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闕臺,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黄堂也。’”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题名(題名)tí míng
(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 张籍 《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前蜀 马鉴 《续事始》:“ 慈恩寺 题名:开游而题其同年姓名於塔下,后为故事。”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於其中焉。” 郭沫若 《游西安》:“ 大雁塔 下多题名碑记。古时候有所谓‘ 雁塔 题名’,凡新登科的人要在 大雁塔 下集体树立题名碑。”
(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歷久渐就湮没。”
(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
(4).指门额。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氷,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沈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
(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礼记》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
仅 ( 僅 ) jǐn/jìn
仅 [ jǐn ]
     ◎ 不过,才:不~如此。绝无~有。~只(仅仅)。
仅 [ jìn ]
     ◎ 将近,几乎:士卒~万人。
百 bǎi《國語辭典》

百 [ ​bǎi ]

语音
  1. 数目字。十的十倍。《说文解字·白部》:「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大写为「佰」。
  2. 姓。如古时有百倏,战国时有百丰。
  1. 众多。如:「百病不侵」。
  2. 总指一切所有的词。《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百 [ ​bó ]

读音
  1. 参见「百色县 」条。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