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凡 fán《國語辭典》
凡 [ fán ]
形- 平庸、平常。如:「平凡」、「非凡」、「自命不凡」。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我听你这琵琶,非同凡手。」
- 尘世的、世俗的。如:「凡间」。唐·李中〈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诗:「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西游记·第二回》:「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 大旨、纲要。如:「发凡起例」。《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尘世间。如:「仙凡路隔」、「天仙下凡」。
- 概括之词。如:「凡是有生命之物,都称生物。」
- 总共。如:「全书凡二十章。」《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凡百三十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
昇 shēng《國語辭典》
升 [ shēng ]
动- 上升。南朝梁·江淹〈石劫赋〉:「日照水而东升,山出波而隐没。」
- 晋级、登进。《旧唐书·卷七十四·马周传》:「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擢升宰相必先试以临人。」
- 姓。如宋代有升元中。
黄绶(黄綬)huáng shòu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秩 zhì《國語辭典》
秩 [ zhì ]
名- 官吏的职位、品级。《管子·山至数》:「去其都秩,与其县秩。」《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
- 俸禄。《左传·庄公十九年》:「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 十年为一秩。如:「八秩诞辰」。唐·白居易〈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宋·苏轼〈无题〉诗:「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 整齐有条理。《明史·卷一三八·陈修传》:「皆精心筹划,铨法秩然。」
世代 shì dài
(1).时代;朝代。《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世代虽殊,其揆一也。”《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 汉 末之变,足以动心诫惧矣。”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三衰六旺,什么世代也得留点后路。”
(2).年代。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序》:“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依文即事,似有符验,但世代绵远,难以详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世代茫茫几聚尘,閒将史记细铺陈。”
(3).累世;代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隋文帝 开皇 初年,有个富翁,姓 李 名 清 ,家住 青州 城里,世代开染坊为业。” 秦牧 《土地》:“这十几年来,同是千万年世代相传的大地上,长出了多少崭新的植物品种呵!”
(4).犹言继承、相承。 明 李东阳 《贺谕德程先生长子荫武序》:“惟军旅之功无小大,皆得世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尝。” ——《漢語大詞典》
(2).年代。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序》:“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依文即事,似有符验,但世代绵远,难以详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世代茫茫几聚尘,閒将史记细铺陈。”
(3).累世;代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隋文帝 开皇 初年,有个富翁,姓 李 名 清 ,家住 青州 城里,世代开染坊为业。” 秦牧 《土地》:“这十几年来,同是千万年世代相传的大地上,长出了多少崭新的植物品种呵!”
(4).犹言继承、相承。 明 李东阳 《贺谕德程先生长子荫武序》:“惟军旅之功无小大,皆得世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尝。” ——《漢語大詞典》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代-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名-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 參見「身毒 」條。
媒 méi《國語辭典》
媒 [ méi ]
名- 介绍婚姻的人。如:「媒妁」、「媒人」。《礼记·坊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 不相见。」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 借指联系双方的事物。如:「病媒」、「虫媒」。《文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助留风作党,劝坐火为媒。」
- 介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宋·杨万里〈过百家渡〉诗:「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