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会稽探穴禹书出,之罘望海云涛翻。

王洙宋代〕《重建岘山羊侯祠歌

襄阳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岘名特尊。
山形卑堕不峻极,屹若巨首临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绝水阙左非其亹。
砠巅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罗芳荪。
汉流长骛滨其足,东望瀰迆皆平原。
槎头下瞰罟罶集,蔡洲近眺田园蕃。
何物兹山匪秀出,得使今古闻听喧。
自昔羊公好登览,山名直为贤者存。
鹿门望楚镇区境,凤林冠盖延山樊。
丹岩翠壁互幽胜,日月亏蔽烟岚屯。
公胡遗彼而乐此,谈者未始聊诊论。
吾谓圣达意超豁,高览便欲周乾坤。
孔登泰山小天下,阮升广武叹竖昏。
会稽探穴禹书出,之罘望海云涛翻。
此中风景亦虚远,极目见尽江山源。
东吴未定劳机策,置酒啸咏纾忧烦。
数顾润甫恤躬后,誓将百岁游清魂。
对公盛德与山永,正唯湛辈如公言。
今兹去公仅千载,凛然英气犹轩轩。
我来追古一长息,旧迹废毁成悲吞。
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
利取薪苏积稛絭,粥之陶瓬供烧燔。
羊公无庙忽不祀,但纵淫鬼歆牲蘩。
中庭有碑即堕泪,至今观者怀仁恩。
於民何诛不足问,非民忘德由官惛。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
思仁爱树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
且欲王命得守固,謄言状事驰九阍。
书闻天子蒙报可,金石款刻垂后昆。
使民永念古遗受,勖尔风化常丕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会稽禹书之罘望海云涛

会稽(會稽)kuài jī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漢語大詞典》
探 tàn《國語辭典》

探 [ tàn ]

  1. 尋求。如:「尋幽探勝」、「探路」、「鑽探」。唐·姚合〈莊居野行〉:「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2. 推究。如:「試探其本」、「探究本源」。
  3. 打聽。如:「探聽」、「探底細」。
  4. 試測。如:「探他的口氣。」
  5. 看望。如:「探友」、「探親」。唐·李商隱〈無題〉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 擔任偵察工作的人。如:「偵探」、「密探」。

探 [ tān ]

  1. 試。《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 伸出。如:「探頭探腦」、「探手出去」。
穴 xué《國語辭典》

穴 [ xuè ]

  1. 人居的土室。《诗经·大雅·绵》:「陶复陶穴,未有室家。」
  2. 洞窟,泛指地上或建筑物的坑、洞。如:「洞穴」、「幽穴」、「岩穴」。《文选·宋玉·风赋》:「空穴来风。」
  3. 坟墓、墓坑。如:「墓穴」。《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三:「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4. 窝巢。如:「巢穴」、「兔穴」、「犁庭扫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5. 中医称人体经脉会聚的要害,多为密集的神经末稍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处。如:「穴道」、「经穴」、「太阳穴」。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挖凿。《墨子·备穴》:「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工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新五代史·卷三九·杂传·刘守光传》:「能穴地为道以攻城。」

穴 [ ​xué ]

  1. (一)​之又音。
禹书(禹書)yǔ shū
《山海经》。旧说《山海经》为 禹 所撰,故名。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问之 禹 书, 毕方 是祟。”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之罘 zhī fú
山名。也作 芝罘 ,在今 山东 烟台市 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登 之罘 刻石。”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相见 之罘 观海市,絳宫明灭是 蓬莱 。”后亦指 秦始皇 所立的 之罘 刻石。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  ——《漢語大詞典》
望海
白居易杭州春望诗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自注城东楼名望海楼  ——《分类字锦》
云涛(雲濤)yún tāo
(1).翻滚如波涛的云。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元 倪瓒 《为文举画泖山图因题》诗:“兴尽泠然去,云涛起壑松。”
(2).翻飞着白浪的波涛。《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曹毗 《观涛赋》:“瞻沧津之腾起,观云涛之来征。” 唐 韩愈 《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 范蠡 扁舟。” 清 郑燮 《观潮行》:“翠楼朱槛衔波翻,羽旗金甲云涛上。”  ——《漢語大詞典》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1.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3. 越过。如:「翻山越岭」。
  4.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5.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6.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1.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