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古画(古畫)gǔ huà
年代久远的绘画。 唐 岑参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诗:“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大壁旷凝浄,古画奇駮犖。” ——《漢語大詞典》
秦 qín《國語辭典》
秦 [ qín ]
名- 朝代名。参见「秦朝 」条。
- 大陆地区陕西省的简称。
- 姓。如宋代有秦观。
衣裳 yī sha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春天 chūn tiān
(1).春季。 唐 杜甫 《白丝行》:“春天衣著为君舞,蛺蝶飞来黄鸝语。” 清 徐昭华 《舟泊垂虹桥重繙吴江闺秀诗有感》诗:“美人不在桥边住,盻作春天一段红。”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祖国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在这儿一切还留着冬季的容貌。”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2).喻温暖和希望。 袁静 《伏虎记》第五四回:“第三个节目是小秀才 李进 的朗诵诗:《战士心里的春天》。”
(3).喻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时代。 柯岩 《奇异的书简》:“让我们祝愿他们在科学的春天里向着科学的高峰顽强攀登吧!” ——《漢語大詞典》
百鸟(百鳥)bǎi niǎo
各种禽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天美 禹 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颉颃(頡頏)xié háng
亦作“ 頡亢 ”。
1.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頡之頏之。”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頡頏兮共翱翔。” 唐 许浑 《孤雁》诗:“昔年双頡頏,池上靄春暉。”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
2.引申为雀跃貌。《骈体文钞》卷二二引《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迁 荡阴 令,吏民頡頏,随送如云。”
3.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 潘 ( 潘岳 )、 夏 ( 夏侯湛 )连辉,頡頏名辈。” 宋 岳珂 《桯史·姑苏二异人》:“﹝ 獃道僧 ﹞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 何 ( 何簔衣 )頡頏。”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集〉序》:“ 中畯 乃独得雄直之气,以与古之作者相頡亢。”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 郑如英 ,字 无美 ,小字 妥娘 。工诗、词,与 卞赛 、 寇湄 相頡頏也。”
4.引申为较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进退頡頏,相持约一伏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间,尼即遽止。”
5.刚直不屈貌。《淮南子·修务训》:“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頡頏之行者,无不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慠世。” 宋 陆游 《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凴陵意頡頏。”
6.谓傲视。《后汉书·吴祐史弼等传论》:“ 史弼 頡頏严吏,终全 平原 之党。”《魏书·文苑传序》:“逮 高祖 驭天,鋭情文学,盖以頡頏 汉 彻 ( 汉武帝 刘彻 ),掩踔 曹丕 ,气韵高艷,才藻独构。”《旧唐书·王播李绛等传论》:“ 李赵公 頡頏禁林,訏謨相府,嘉言启沃,不以身为。”
7.谓奇怪之辞,游移不定之辞。《文选·扬雄〈解嘲〉》:“是故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頡頏,奇怪之辞也。”《汉书·扬雄传下》作“頡亢”。 颜师古 注:“頡亢,上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
1.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頡之頏之。”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頡頏兮共翱翔。” 唐 许浑 《孤雁》诗:“昔年双頡頏,池上靄春暉。”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
2.引申为雀跃貌。《骈体文钞》卷二二引《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迁 荡阴 令,吏民頡頏,随送如云。”
3.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 潘 ( 潘岳 )、 夏 ( 夏侯湛 )连辉,頡頏名辈。” 宋 岳珂 《桯史·姑苏二异人》:“﹝ 獃道僧 ﹞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 何 ( 何簔衣 )頡頏。”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集〉序》:“ 中畯 乃独得雄直之气,以与古之作者相頡亢。”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 郑如英 ,字 无美 ,小字 妥娘 。工诗、词,与 卞赛 、 寇湄 相頡頏也。”
4.引申为较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进退頡頏,相持约一伏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间,尼即遽止。”
5.刚直不屈貌。《淮南子·修务训》:“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頡頏之行者,无不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慠世。” 宋 陆游 《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凴陵意頡頏。”
6.谓傲视。《后汉书·吴祐史弼等传论》:“ 史弼 頡頏严吏,终全 平原 之党。”《魏书·文苑传序》:“逮 高祖 驭天,鋭情文学,盖以頡頏 汉 彻 ( 汉武帝 刘彻 ),掩踔 曹丕 ,气韵高艷,才藻独构。”《旧唐书·王播李绛等传论》:“ 李赵公 頡頏禁林,訏謨相府,嘉言启沃,不以身为。”
7.谓奇怪之辞,游移不定之辞。《文选·扬雄〈解嘲〉》:“是故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頡頏,奇怪之辞也。”《汉书·扬雄传下》作“頡亢”。 颜师古 注:“頡亢,上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