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貂裘 diāo qiú
貂皮制成的衣裘。《淮南子·说山训》:“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 唐 薛逢 《侠少年》诗:“緑眼胡鹰踏锦韝,五花騘马白貂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贵也。” 清 纳兰性德 《于中好》词:“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漢語大詞典》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云温(云温)
周邦彦词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 ——《韵府拾遗 元韵》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妾 qiè《國語辭典》
妾 [ qiè ]
名- 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如:「贱妾」。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卖胡粉女子》:「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
- 男子的侧室。如:「三妻四妾」。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磨障套·叨叨令〉曲:「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清壑遭灾障。」俗称为「姨太太」、「小老婆」。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 「迹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