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汲引 jí yǐn
(1).从下往上打水。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终成汲引絶,不耗復不盈。”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渔樵汲引,荆棘荣衰。” 艾芜 《〈丰饶的原野〉前言》:“到夏天大河的水干了,要靠挖深泉塘,让地下水冒了出来,再用牛和骡子拉的水车,汲引上来,进行灌溉。”
(2).汲取水流。 晋 郭璞 《江赋》:“并吞 沅 灃 ,汲引 沮 漳 。”
(3).犹吸取。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辽邈,其相倾也,虽三光熠耀,不足以方其巨细。”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 西涯 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
(4).引荐;提拔。《汉书·刘向传》:“ 禹 稷 与 皋陶 传相汲引,不为比周。”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茅盾 《路》一:“入党政界罢?不但要人汲引,并且也得会拍会钻。”
(5).引导;开导。 南朝 梁 沈约 《为竟陵王发讲疏并颂》:“无相非色空不可极,而立言垂训,以汲引为方。”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愿生千佛,无非贤圣,汲引之义虽同,随机之感非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无生有汲引,兹理儻吹嘘。” ——《漢語大詞典》
(2).汲取水流。 晋 郭璞 《江赋》:“并吞 沅 灃 ,汲引 沮 漳 。”
(3).犹吸取。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辽邈,其相倾也,虽三光熠耀,不足以方其巨细。”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 西涯 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
(4).引荐;提拔。《汉书·刘向传》:“ 禹 稷 与 皋陶 传相汲引,不为比周。”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茅盾 《路》一:“入党政界罢?不但要人汲引,并且也得会拍会钻。”
(5).引导;开导。 南朝 梁 沈约 《为竟陵王发讲疏并颂》:“无相非色空不可极,而立言垂训,以汲引为方。”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愿生千佛,无非贤圣,汲引之义虽同,随机之感非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无生有汲引,兹理儻吹嘘。” ——《漢語大詞典》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動-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到、登上。如:「即位」。
-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利 lì《國語辭典》
利 [ lì ]
名- 好处、益处。如:「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如:「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 姓。如汉代有利干。
- 有益于。如:「利人利己」。
- 锋锐。如:「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祥瑞、顺利。如:「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𡩋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孰 shú《國語辭典》
孰 [ shú ]
動- 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清·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 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 何、什麼。《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动-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榛莽 zhēn mǎng
(1).杂乱丛生的草木。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坟祠託荒郊,萧条并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去馆稍远,荒凉闃寂,榛莽翳然。” 鲁迅 《二心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2).泛指荒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兵燹以来,名胜之地,化为榛莽。”
(3).喻艰危,荒乱。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今天下榛莽,非独此馆,宫闕尚生荆棘矣。”《新唐书·李泌传赞》:“观 肃宗 披榛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荒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兵燹以来,名胜之地,化为榛莽。”
(3).喻艰危,荒乱。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今天下榛莽,非独此馆,宫闕尚生荆棘矣。”《新唐书·李泌传赞》:“观 肃宗 披榛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 ——《漢語大詞典》
丰 ( 豐 ) fēng《國語辭典》
丰 [ fēng ]
形- 草木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生部》:「丰,艸盛丰丰也。」
- 容貌美好或豐滿的樣子。《詩經·鄭風·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 神態、風韻。如:「丰姿」、「丰采」、「丰儀」。通「風」。
- 《詩經·鄭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丰〉,刺亂也。」或亦指女子初不欲嫁其人,既乃悔而從之之詩。首章三句為:「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指其未婚夫。丰,儀態豐滿也,指面貌言。巷,門外。 →「豐」的異體字(01735)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