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卜邻(卜鄰)bǔ lín
(1).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 杜预 注:“卜良邻。” 唐 杜甫 《寄赞上人》诗:“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2).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 宋 王安石 《送陈谔》诗:“乡閭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惟君与我有缘,他日必当卜邻。” ——《漢語大詞典》
(2).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 宋 王安石 《送陈谔》诗:“乡閭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惟君与我有缘,他日必当卜邻。” ——《漢語大詞典》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形-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日日 rì rì
每天。《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无线电播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往是《狸猫换太子》、《玉堂春》、《谢谢毛毛雨》吗?” ——《漢語大詞典》
抱琴
琴史独孤及字至之洛阳人以文章名于肃代之世好鼓琴尝抱琴登马退山 ——《韵府拾遗 侵韵》
无日(無日)wú rì
(1).不日,为时不久。《诗·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郑玄 笺:“死亡无有日数,能復几何与王相见也。” 汉 刘向 《列女传·殷纣妲己》:“不脩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知臣老死无日,不足诛锄。明降德音,许全餘息。”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开场白》:“我被国亡无日的爱国热情所激荡,所鼓舞。”
(2).无一日。犹言天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於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 唐 丘为 《泛若耶溪》诗:“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清 姚鼐 《〈食旧堂集〉序》:“后遂与交密。居閒,盖无日不相求也。”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 中国 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3).遥遥无期。《晋书·赵至传》:“携手之期,邈无日矣。”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今者北归无日,因遂自谓 惠 人,渐作久居计。”
(4).没有太阳。 唐 杜甫 《石龛》诗:“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漢語大詞典》
(2).无一日。犹言天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於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 唐 丘为 《泛若耶溪》诗:“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清 姚鼐 《〈食旧堂集〉序》:“后遂与交密。居閒,盖无日不相求也。”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 中国 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3).遥遥无期。《晋书·赵至传》:“携手之期,邈无日矣。”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今者北归无日,因遂自谓 惠 人,渐作久居计。”
(4).没有太阳。 唐 杜甫 《石龛》诗:“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漢語大詞典》
虚 ( 虛 ) xū
虚 [ xū ]
-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 内心怯懦:做贼心~。
-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 抽象的:~词。
-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同“墟”,大丘。
- 同“圩”,集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