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犹将策驽蹇,延首冀领袖。

赵立夫宋代〕《谢刘潜夫寄示诗卷

坑灰冷秦久,刀笔起汉旧。
典谟慨已远,赋颂纷相授。
调律起建安,沿流及元佑。
上下二千载,统脉如线溜。
渡江又百年,诸老凋丧后。
灵珠系谁握,绝唱不可复。
我行东南野,文星忽当昼。
云章发玄秘,天笔括宇宙。
风雷膏泽沛,金玉渊海富。
奋然蛟龙兴,绎若韶濩奏。
亟闻魑魅走,语夺江海秀。
想当落笔时,真宰森左右。
要为后世法,何止鸡林售。
早膺头角起,晚悟轩冕谬。
芳兰委萧艾,嘉植梗稂莠。
造物岂终啬,意者其奖就。
吾衰不能进,砚墨如仇冠。
大钟屹於前,缩手不敢扣。
辕缶何所知,管蠡祗自陋。
犹将策驽蹇,延首冀领袖。
已同南方游,何幸遇子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驽蹇延首领袖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1.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2.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3.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4.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5.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6.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7.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8. 姓。如明代有策敏。
  1.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2.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3.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驽蹇(駑蹇)nú jiǎn
(1).劣马。 汉 班彪 《王命论》:“駑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得使伏櫪駑蹇,希騏驥而蹀足。” 清 方履篯 《为金近园答朝鲜进士尹玉壶书》:“骏驥驰空,迴顾駑蹇。”
(2).谓能力低劣。 晋 卢谌 《赠崔温》诗:“恨以駑蹇姿,徒烦 非子 御。” 明 方孝孺 《辕马说》:“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駑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僨其车者矣。”
(3).喻庸劣的才力。《北史·高谦之传》:“今二圣远遵 尧 舜 ,宪章 高祖 ,愚臣亦望策其駑蹇,少立功名。” 唐 柳宗元 《谢除柳州刺史表》:“谨当宣布詔条,竭尽駑蹇……庶答鸿私,以塞餘罪。”  ——《漢語大詞典》
延首 yán shǒu
(1).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孰云 仲宣 ,不闻其声。延首叹息,雨泣交颈。”《周书·贺拔胜传》:“ 怀 朔 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 唐 刘长卿 《寄东海荀处士》诗:“时復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2).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北史·魏孝武帝纪》:“﹝ 高欢 ﹞使 斛斯椿 奉劝进表。 椿 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漢語大詞典》
冀 jì《國語辭典》

冀 [ jì ]

  1. 希望。如:「希冀」、「冀望」。《楚辞·屈原·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冀其自新。」
  1. 国名。周代时所建,后灭于晋。
  2. 大陆地区河北省的简称。
领袖(領袖)lǐng xiù
(1).衣服的领和袖。《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仓头衣緑褠,领袖正白。” 宋 苏轼 《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诗:“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跳月记》:“衫襟领袖,悉锦为缘。”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彬彬 是大红绸子衣服,乳色的领袖,白丝袜,黑漆皮鞋。”
(2).谓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故以暉映先达,领袖后进。” 吕向 注:“领袖,可为人之仪则。” 宋 杨万里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诗:“君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 尧 日。”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寰区万里,徧徵求窈窕,谁堪领袖嬪嬙?” 鲁迅 《热风·估〈学衡〉》:“原来做一篇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便有这样的大罪案。”
(3).带领,率领。 黄中黄 《沈荩》第二章:“北方之 谭嗣同 ,南方之 唐才常 ,领袖戊戌、庚子两大役,此人所共知者也。”
(4).比喻同类人或物中之突出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胡毋彦国 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唐玄宗 《〈孝经〉序》:“ 韦昭 、 王肃 ,先儒之领袖。” 邢昺 疏:“此指言 韦王 所学,在先儒之中如衣之有领袖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唐玄宗 ﹞尤爱羯鼓横笛,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有一箇 马孟起 ,他是箇杀人的领袖。”《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谁知 卞福 老婆,是个拈酸的领袖,喫醋的班头。”
(5).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茅盾 《子夜》十:“他听得家乡的人推崇他为百业的领袖,觉得有点高兴了。” 叶圣陶 《倪焕之》八:“绅富人家的子弟常常处于领袖的地位……唯有他们可以发号令,出主张。”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走在我们前头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们的璀璨光辉自然是不待多说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