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内史 nèi shǐ
(1).官名。 西周 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春秋 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左传·襄公十年》:“使 周 内史选其族嗣,纳诸 霍 人,礼也。” 杜预 注:“内史,掌爵禄废置者。”《孔子家语·执辔》:“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景帝 即位,以 错 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六:“ 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復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唐 皇甫冉 《韦中丞西厅海榴》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 。 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 、 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汉书·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师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漢語大詞典》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师。 汉景帝 分置左右内史。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为 秦 将,攻 齐 ,大破之,拜为内史。”《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景帝 即位,以 错 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汉 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 隋 始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六:“ 汉 制,诸侯王国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晋 则以内史行太守事,国除为郡,则復称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称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 隋炀帝 改为内书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唐 皇甫冉 《韦中丞西厅海榴》诗:“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参阅《通志·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5).古政区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 咸阳 (今 咸阳市 东北)。辖境相当今 陕西 关中平原 。 汉景帝 时分左、右 内史 。 武帝 时又分左、右 内史 为 京兆尹 、 左冯翊 和 右扶风 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汉书·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师为 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颜师古 注:“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 秦 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 内史 ,言其在内,以别於诸郡守也。”
(6).复姓。 周 内史 叔兴 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乐山(樂山)lè shān
爱好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朱熹 集注:“乐,喜好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之一:“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漢語大詞典》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名-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师 ( 師 ) shī
师 [ shī ]
-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
-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
- 效法:~法古人。
- 榜样:~范。
-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
-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
- 军队:会~。出~。
-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
- 一国的首都:京~。
- 姓。
万石(萬石)wàn dàn
(1).《汉书·石奋传》:“ 奋 长子 建 ,次甲,次乙,次 庆 ,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 。”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 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 ——《漢語大詞典》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 ——《漢語大詞典》
饬 ( 飭 ) chì
饬 [ chì ]
- 整顿,使整齐:整~纪律。
- 古同“敕”,告诫,命令。
- 谨慎:“程元凤谨~有余,而乏风节”。
- 古同“饰”,巧饰。
子孙(子孫)zǐ sūn
(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侍郎于京师,遇乡人至,必命子孙出见,而列侍焉。”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尔等亦皆垂功名於竹帛,緜禄廕於子孙,顾不美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是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
(2).单指儿子。《隋书·西域传·附国》:“有死者……子孙不哭,带甲儛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寃杀鬼。’” ——《漢語大詞典》
(2).单指儿子。《隋书·西域传·附国》:“有死者……子孙不哭,带甲儛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寃杀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