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镜净山亦佳,目送云帆高百尺。
福山苍苍倚天碧,狼山巉巉生铁色。两山当江作海门,力尽神鞭驱不得。
沧波万里从西来,楚尾吴头天一壁。阴风转地鲸怒翻,黑雾连空龙起立。
来舟去楫不敢动,袖手傍观唯叹息。扶桑浴日飞上天,百怪潜消杳无迹。
水光镜净山亦佳,目送云帆高百尺。青霄要路君既官,白首穷途我犹客。
烟中隐隐见孤城,令我思乡心转剧。《骊驹》歌罢将奈何,倚杖江南望江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水光 shuǐ guāng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漢語大詞典》
镜净 jìng jìng
明净。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佳 jiā《國語辭典》
佳 [ jiā ]
形- 美、好。如:「佳人」、「佳景」、「佳音」。《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姓。如明代有佳正。
目送 mù sòng
以目光相送。语本《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南史·袁宪传》:“ 宪 时年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 到溉 目送之,爱其神采。”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诗:“欲行频目送,未语先眉歛。” 巴金 《寒夜》一:“他目送着他们,他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 ——《漢語大詞典》
云帆(雲帆)yún fān
亦作“ 云颿 ”。
(1).白色的船帆。《后汉书·马融传》:“然后方餘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幬。”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清 陈玉树 《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诗:“新开驛路金为埒,高挂云帆铁作舟。”
(2).借指船。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云帆转 辽海 ,粳稻来 东吴 。” 宋 叶梦得 《贺新郎》词:“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望断 黔阳 ,可怜万里云颿,依然将母;魂消 白下 ,共惜半年风鹤,了却孤臣。” ——《漢語大詞典》
(1).白色的船帆。《后汉书·马融传》:“然后方餘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幬。”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清 陈玉树 《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诗:“新开驛路金为埒,高挂云帆铁作舟。”
(2).借指船。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云帆转 辽海 ,粳稻来 东吴 。” 宋 叶梦得 《贺新郎》词:“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望断 黔阳 ,可怜万里云颿,依然将母;魂消 白下 ,共惜半年风鹤,了却孤臣。”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