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峻极兮水波澜,千盘万折行路难。
方行〔元代〕《东归谣送贝仲琚回吴中》
天目青逾蓝,上有危峰横空插汉高巉岩。
沧海深莫测,下有六鳌迭负蓬壶方丈于其侧。
山峻极兮水波澜,千盘万折行路难。
愁看混沌开凿处,尚有斧迹留人间。
殳山仙翁发如雪,脑蟠太和吐日月。
手中炼石轻女娲,五色曾将补天裂。
忆闻羽客从之游,青霞光乱云锦裘。
金鸡叫海白日惨,桂树四落空山愁。
昔年寒月照樽俎,明珠百斛轻于土。
君山铁笛悲向人,羞杀堂前柳枝舞。
君归东吴怀故庐,明星古宅非吾居。
会稽泱漭浙江险,谁探千载太史禹穴之遗书。
兴因东归发,遂作《东归谣》。
他年相忆五情热,应知泪湿双龙绡。
沧海深莫测,下有六鳌迭负蓬壶方丈于其侧。
山峻极兮水波澜,千盘万折行路难。
愁看混沌开凿处,尚有斧迹留人间。
殳山仙翁发如雪,脑蟠太和吐日月。
手中炼石轻女娲,五色曾将补天裂。
忆闻羽客从之游,青霞光乱云锦裘。
金鸡叫海白日惨,桂树四落空山愁。
昔年寒月照樽俎,明珠百斛轻于土。
君山铁笛悲向人,羞杀堂前柳枝舞。
君归东吴怀故庐,明星古宅非吾居。
会稽泱漭浙江险,谁探千载太史禹穴之遗书。
兴因东归发,遂作《东归谣》。
他年相忆五情热,应知泪湿双龙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峻
唐 周朴 玉泉寺 溪流云断外,山峻鸟飞还。 ——《骈字类编》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水波 shuǐ bō
水的波浪。亦指水。《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 陈奇猷 校释:“犹言旱云如烟火,雨云如水波耳。”《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毛 传:“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七章三:“他连忙揉眼向外看,黑沉沉的夜里,看不见房屋、树影、水波。” ——《漢語大詞典》
澜 ( 瀾 ) lán
澜 [ lán ]
- ◎ 大波浪:波~。
千盘(千盘)
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诗去年行万里蜀道走千盘 ——《骈字类编》
万 ( 萬 ) wàn/mò《國語辭典》
万 [ mò ]
- 參見「万俟 」條。
折 zhē/zhé/shé《國語辭典》
折 [ zhé ]
動- 摘取、弄斷。如:「反掌折枝」。《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 疊。《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也作「摺」。
- 損失、喪失。如:「折壽」、「損兵折將」。《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盡平生之福。」
- 夭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 佩服。如:「折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 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絹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
- 責難、責備。《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唐·劉禹錫〈天論上〉:「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 折扣的簡稱。如:「打八折」。
- 挫敗、難關。如:「百折不撓」。
- 量詞:➊ 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➋ 計算戲劇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 一種治病方法。如病熱極重者,應以大寒的藥劑折其焰而救其急。
折 [ zhē ]
動- 翻轉、迴旋。如:「折跟頭」、「折騰」、「折返」。
- 倒出。如:「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折 [ shé ]
動- 斷。如:「棍子折了!」
- 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行路难(行路難)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