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浮生南北任流萍,漫刺江湖忆祢衡。

陈缉明代〕《海上述事 其一

浮生南北任流萍,漫刺江湖忆祢衡。雁去关河愁万里,潮来江海月三更。

燐光夜伴蛩螀泣,妖气晴连螮蝀横。欲向灵氛问人事,中原何日可休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浮生南北流萍漫刺江湖

浮生 fú shēng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漢語大詞典》
南北 nán běi
(1).南与北;南方与北方。《史记·天官书》:“ 亢 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 南门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魏文帝 出 广陵 ,望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张勃 《吴录》:“是冬, 魏文帝 至 广陵 ,临 江 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固天所以隔南北也。’”《檮杌闲评》第四四回:“千般奇货穷南北,万种珠璣尽海山。”
(2).从南到北;南北之间。《国语·周语下》:“南北之揆七同也。” 韦昭 注:“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古人以“午”为“南”,以“子”为“北”。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3).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唐 韦应物 《横壙行》:“象牀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宋 王安石 《同昌叔赋雁奴》诗:“鸿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宋 苏轼 《孔毅甫龙尾砚铭》:“厚而坚,足以閲人於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4).指“南学”与“北学”。《北史·儒林传序》:“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详“ 南北学 ”。
(5).计谋。指本领。《西游记》第四一回:“ 行者 上前喝 八戒 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 老孙 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
(6). 明 代俗称男子汉。 明 苏祐 《逌旃璅言》:“时人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輒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由此观之,积而能散者财之主,积而不散者财之奴,则有东西而无南北,真守财奴矣。 明 方以智 《通雅·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漢語大詞典》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1.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2.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3.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1.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2.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3.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4.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5.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1.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1.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1. 姓。如汉代有任尚。
流萍 liú píng
(1).漂荡的浮萍。 唐 杨炯 《浮沤赋》:“触流萍而欲散,碍浮芥而还连。”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三:“苦竹垂檐难结实,流萍随水欲生根。”
(2).常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 宋 苏轼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诗:“赤子视万类,流萍閲人寰。” 明 李贽 《咏古》:“今日若论真得失,此身曾是一流萍。” 清 顾炎武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駟流萍度此生。”  ——《漢語大詞典》
漫刺 màn cì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漫刺”指名刺。 宋 欧阳修 《上胥学士启》:“是宜殫重趼宿舂之劳,怀漫刺署里之字。”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若初非隶属,但恃雅素,趦趄日进,怀漫刺俛首 樊知客 辈,固多不自爱重者。”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韩侂胄 为相时,尝招致 水心 叶适 ,已在坐,忽门外有以漫刺求謁者,题曰:‘ 水心 叶适 候见。’”  ——《漢語大詞典》
江湖 jiāng hú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祢 ( 禰 ) mí
祢 [ mí ]
  1. 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
  2. 姓。
衡 héng《國語辭典》

衡 [ héng ]

  1. 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衡,轅前橫木,縛軛者也。」
  2. 秤,量輕重的器具。《荀子·禮論》:「衡誠縣矣,則不可欺以輕重。」《文選·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三國吳·薛綜·注:「衡,稱也。軌,法。」
  3. 眉目之間。《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胡老乃揚衡含笑,援琴而歌。」《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4.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因位於魁與斗杓之間,故以為斗的中央。《文選·張衡·東京賦》:「攝提揮衡,徐至於射宮。」三國吳·薛綜·注:「攝提有六星,玉衡,北斗中星,主迴轉。」
  5. 大陸地區衡山的簡稱。為五嶽之一。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6. 姓。如漢代有衡咸。
  1. 量輕重。《墨子·經說下》:「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二》:「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2. 斟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3. 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