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含情怅望门前立,崔护重来鬓已凋。

陈玄胤明代〕《过桃花坞有感

满坞东风去路遥,野桃开处遍山椒。
林疑玉洞仙何在,花醉红颜酒未消。
飞雨乱浮春水渡,蒸霞偏染夕阳桥。
含情怅望门前立,崔护重来鬓已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含情怅望门前重来

含情 hán qíng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汉 王粲 《公宴诗》:“今日不极懽,含情欲待谁?”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含情欲为 秋娘 赋,愧我才非 杜牧之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何玉凤 道:﹞‘人生在世,含情负性,岂同草木无知?’”  ——《漢語大詞典》
怅望(悵望)chàng wàng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漢語大詞典》
门前(门前)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唐 王维 戏嘲史寰 正值楚王宫里至,门前初下七香车。
唐 杜甫 春水生二绝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唐 李端 相和歌辞 襄阳曲 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唐 刘禹锡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 此官出入凤池头,通化门前第一州。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 其一 鱼庵 枕上悉渔经,门前空钓具。
唐 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  ——《骈字类编》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崔 cuī《國語辭典》

崔 [ cuī ]

  1. 高大险峻。《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1. 姓。如唐代有崔颢。
护 ( 護 ) hù
护 [ hù ]
  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保~。~卫。~理。~士。~航。~林。辩~。守~。
  2. 救助:~护。
  3. 掩蔽,包庇:~短。庇~。
重来(重來)chóng lái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漢語大詞典》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凋 diāo《國語辭典》

凋 [ diāo ]

  1. 枯萎。《文选·左思·蜀都赋》:「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2. 衰落、衰颓。《文选·潘岳·怀旧赋》:「不幸短命,父子凋殒。」宋·陆游〈楼上醉书〉诗:「八年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