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清歌 qīng gē
(1).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汉 张衡 《思玄赋》:“双材悲於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晋书·乐志下》:“ 宋识 善击节唱和, 陈左 善清歌。” 宋 梅尧臣 《留题希深美桧亭》诗:“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2).清亮的歌声。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轻体柔声,清歌妙舞。”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清歌未了,鼙鼓喧闐起 范阳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清歌变成了醉呓,妙舞已代以淫嬉。” ——《漢語大詞典》
(2).清亮的歌声。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轻体柔声,清歌妙舞。”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清歌未了,鼙鼓喧闐起 范阳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清歌变成了醉呓,妙舞已代以淫嬉。” ——《漢語大詞典》
一曲 yī qǔ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沈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沈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循 xún《國語辭典》
循 [ xún ]
动- 沿著、顺著。《左传·昭公七年》:「循墙而走。」《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 遵守、依照。如:「依循」、「循规蹈矩」。《礼记·射义》:「卿大夫循法为节。」
- 抚摩。《韩非子·说林下》:「其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
- 巡视。《墨子·迎敌祠》:「县师受事,出葆,循沟防。」《礼记·月令》:「循行国邑,周视原野。」通「巡」。
- 善良守法的。如:「循吏」。
- 逐渐、渐渐。如:「循循善诱」。《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盖循循善教,有师范焉。」
- 姓。如南朝时梁有循景智。
归路 guī lù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例如: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耶溪 yē xī
即 若耶溪 。传说 西施 浣纱处。 唐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山》:“君夸 通塘 好, 通塘 胜 耶溪 。” 王琦 注引 施宿 《会稽志》:“ 若耶溪 在 会稽县 南二十五里,北流与 镜湖 合。” 唐 孟浩然 《送谢录事之越》诗:“想到 耶溪 日,应探 禹穴 奇。” ——《漢語大詞典》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动-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采莲(采蓮)cǎi lián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