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竹日满帘秋,松涛四檐雨。

古春兰公明代〕《靖安八咏

陈桧昔闻后庭花,今见祯明桧。
双剑列雌雄,每与风雨会。
艮岳莫可移,夜挟惊霆坏。
至今左纽枝,老气发光彩。
鰕子禅长怀鰕子俨,有如《法华》言。
混凡人莫识,应供入胥村。
斗鰕示神变,生死同一源。
影堂见遗像,稽首重玄门。
沪渎垒内史晋袁松,为国作藩屏。
孤忠御强寇,不得全首领。
沪渎春草平,血青土花冷。
水仙葬重渊,天诛付辛景。
绿云洞清风满壶天,绿云迷洞户。
竹日满帘秋,松涛四檐雨。
闲花落无声,幽禽时自语。
山中古秦民,不知今典午。
赤乌碑紫髯奋江左,建业开宏图。
赤髭入吴会,重玄启浮屠。
鼎足久矣折,石年犹赤乌。
雄文没渊底,照耀骊龙珠。
讲经台我闻谢长须,翻经筑高台。
远公不可作,依师想重来。
五千贝多叶,讲诵喧法雷。
文字性已离,禅定何时回?涌
泉神僧卓金锡,抚掌涌泉地。
突如沤点圆,怒作汤鼎沸。
初疑蚌蛤胎,吐出蛟人泪。
陆羽或可招,裹茶试清味。
芦子渡我行芦子渡,西风寒日斜。
海城有遗堞,黄芦吹白花。
征鸿下荒渚,野鸟依晴沙。
逐彼天风去,一苇登海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竹日松涛四檐

竹日
唐 李白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
唐 杜甫 诸葛庙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韵府拾遗 质韵》:李白诗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杜甫诗汀烟䡖冉冉竹日净晖晖刘禹锡诗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晁补之诗虚斋闭疏窗竹日光耿耿  ——《骈字类编》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1.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2.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松涛(松濤)sōng tāo
风撼松林,声如波涛,因称松涛。 元 赵孟俯 《宿五华山怀德清别业》诗:“一夜松涛枕上鸣, 五华山 馆梦频惊。” 明 唐顺之 《苍翠亭》诗:“风来松涛生,风去松涛罢。” 清 佟国鼐 《望江南·宿宣和古庙即事》词:“百尺松涛吹晚浪,几枝樟荫掛秋风。” 杨朔 《泰山极顶》:“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  ——《漢語大詞典》
四檐(四簷)sì yán
亦作“ 四簷 ”。 屋顶向四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唐 白居易 《题西亭》诗:“四檐轩鸟翅,复屋罗蜘蛛。” 宋 范成大 《白玉楼步虚词》序:“垂璫四簷,黄帘皆捲,楼中帝座,依约可望。”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1.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2.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1.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2.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