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昭君出塞抱琵琶,托心明月对龙沙。
秋思人间正纷纷,秋声天外忽惊闻。
情类断猿悲落月,响如离鹤怨愁云。
怜渠南北无宁翼,天隅海曲传消息。
别去终期得再逢,归来颇似曾相识。
别去归来道路难,何如凡羽一枝安。
金河阵发声声急,玉塞书回字字寒。
苍梧白云秋色远,洞庭潇湘木叶晚。
风绪遥抟度岭轻,烟罗不避冲波险。
几度心惊岁序更,几人肠断月华清。
二毛听切潘郎感,九辩哀催宋玉成。
暮砧乱鸣何太苦,羌笛相和倍凄楚。
顾影爰思泽中集,旋音应到衡阳阻。
越王台畔鹧鸪飞,蜀帝魂依杜宇归。
度月万山挥别泪,随风千里促寒衣。
忆在长安怜塌翮,同闻曾和同声客。
摇落深增白发悲,沉吟忍对清秋迫。
望乡今日幸归来,忧国何年抱始开。
青女降霜偏引恨,素娥乘月重衔哀。
君不见苏武使胡持汉节,李陵对泣衣沾血。
丹心长望灞陵云,白羽遥飞上林雪。
又不见昭君出塞抱琵琶,托心明月对龙沙。
愿附遐征还汉阙,空将清泪滴胡笳。
别有放臣并怨女,别有怀人兼别侣。
音传顿使梦惊秋,影落能教泪如雨。
却怜中路忽分翔,悲鸣憔悴不成行。
寄言霄汉冥冥者,莫向风波觅稻粱。
情类断猿悲落月,响如离鹤怨愁云。
怜渠南北无宁翼,天隅海曲传消息。
别去终期得再逢,归来颇似曾相识。
别去归来道路难,何如凡羽一枝安。
金河阵发声声急,玉塞书回字字寒。
苍梧白云秋色远,洞庭潇湘木叶晚。
风绪遥抟度岭轻,烟罗不避冲波险。
几度心惊岁序更,几人肠断月华清。
二毛听切潘郎感,九辩哀催宋玉成。
暮砧乱鸣何太苦,羌笛相和倍凄楚。
顾影爰思泽中集,旋音应到衡阳阻。
越王台畔鹧鸪飞,蜀帝魂依杜宇归。
度月万山挥别泪,随风千里促寒衣。
忆在长安怜塌翮,同闻曾和同声客。
摇落深增白发悲,沉吟忍对清秋迫。
望乡今日幸归来,忧国何年抱始开。
青女降霜偏引恨,素娥乘月重衔哀。
君不见苏武使胡持汉节,李陵对泣衣沾血。
丹心长望灞陵云,白羽遥飞上林雪。
又不见昭君出塞抱琵琶,托心明月对龙沙。
愿附遐征还汉阙,空将清泪滴胡笳。
别有放臣并怨女,别有怀人兼别侣。
音传顿使梦惊秋,影落能教泪如雨。
却怜中路忽分翔,悲鸣憔悴不成行。
寄言霄汉冥冥者,莫向风波觅稻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昭君 zhāo jūn
汉 南郡 秭归 (今属 湖北省 )人,名 嫱 ,字 昭君 晋 避 司马昭 讳,改称为 明君 ,后人又称 明妃 。 元帝 宫人。 竟宁 元年, 匈奴 呼韩邪 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 匈奴 。入 匈奴 后,被称为 宁胡閼氏 。生一男。 呼韩邪 死,其前阏氏子代立, 成帝 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 匈奴 。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南有 昭君 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漢語大詞典》
出塞 chū sài
出边塞。《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 梁 , 梁 破则 周 危矣。” 唐 李白 《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蒋文肃入场》:“上閲其文喜之,因改今名,遂携出塞,不数载以致大拜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六○八年, 隋炀帝 出塞巡视去年所筑 长城 ,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 长城 。” ——《漢語大詞典》
抱琵琶 bào pí pá
语出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后因以比喻女子改嫁或移情他人。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若不是逼抱琵琶,怎显他节操冰霜。”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诗曰:‘含顰忆昔侍尊前,丽服明妆似水仙。今日相逢卿老矣,不堪回首问当年。不抱琵琶过别船,芳心与石一般坚。’” ——《漢語大詞典》
托心 tuō xīn
犹委心,倾心。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四章引 清 康熙 刻本《时尚南北雅调小曲》:“哄的我托心和他好,脚蹉着这山眼又望着那山。” ——《漢語大詞典》
明月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 朝着:~酒当歌。
-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 跟,和:~他商量一下。
-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 看待,应付:~待。
-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 平分,一半:~开。
- 搀和(多指液体):~水。
- 量词,双:一~鹦鹉。
龙沙(龍沙)lóng shā
(1).即 白龙堆 。《后汉书·班超传赞》:“ 定远 慷慨,专功西遐。坦步 葱雪 ,咫尺 龙沙 。” 李贤 注:“ 葱岭 、 雪山 , 白龙堆 沙漠也。”参见“ 白龙堆 ”。
(2).今 河北 喜峰口 外 卢龙山 后的大漠。 唐 徐晶 《阮公体》诗:“ 秦王 按剑怒,发卒戍 龙沙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赵延寿 恨 契丹 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復入 龙沙 矣。’” 胡三省 注:“ 卢龙山 后即大漠,故谓之 龙沙 。” 清 方式济 有《龙沙纪略》,专记 黑龙江 事。后因以称 东北 为“龙沙”。 蒋士超 《出关至沈阳作》诗:“野敞 龙沙 胡月白,天低 雁 磧塞云黄。”
(3). 南京市 内 狮子山 , 晋元帝 初渡 江 ,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 卢龙 ,故亦名 卢龙山 。遂以塞北 卢龙山 后沙漠指 南京 狮子山 后的江畔沙滩。 唐 李绅 《过锺陵》诗:“ 龙沙 江尾抱 钟陵 ,水郭村桥晚景澄。” 唐 罗隐 《送张绾游锺陵》诗:“南忆 龙沙 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4).指 江西 南昌 城北一带白沙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龙沙 看秋浪,明月游 东湖 。” 冯集梧 注:“《太平寰宇记》: 龙沙 在 豫章 城北一带,甚白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跡。”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八二:“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 滕王阁 ,分明见落霞。”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 象浦 。”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翦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6).草名。麻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漢語大詞典》
(2).今 河北 喜峰口 外 卢龙山 后的大漠。 唐 徐晶 《阮公体》诗:“ 秦王 按剑怒,发卒戍 龙沙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赵延寿 恨 契丹 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復入 龙沙 矣。’” 胡三省 注:“ 卢龙山 后即大漠,故谓之 龙沙 。” 清 方式济 有《龙沙纪略》,专记 黑龙江 事。后因以称 东北 为“龙沙”。 蒋士超 《出关至沈阳作》诗:“野敞 龙沙 胡月白,天低 雁 磧塞云黄。”
(3). 南京市 内 狮子山 , 晋元帝 初渡 江 ,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 卢龙 ,故亦名 卢龙山 。遂以塞北 卢龙山 后沙漠指 南京 狮子山 后的江畔沙滩。 唐 李绅 《过锺陵》诗:“ 龙沙 江尾抱 钟陵 ,水郭村桥晚景澄。” 唐 罗隐 《送张绾游锺陵》诗:“南忆 龙沙 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4).指 江西 南昌 城北一带白沙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龙沙 看秋浪,明月游 东湖 。” 冯集梧 注:“《太平寰宇记》: 龙沙 在 豫章 城北一带,甚白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跡。”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八二:“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 滕王阁 ,分明见落霞。”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 象浦 。”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翦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6).草名。麻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