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人 xíng rén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折柳 zhé liǔ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鹓雏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漢語大詞典》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鹓雏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相思 xiāng sī
(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 苏武 《留别妻》诗:“生当復来归,死当长相思。”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日行》:“两相思,两不知。” 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客里归韉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相思只有甜味,单思完全是苦的。”
(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説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
(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
(4).果名。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漢語大詞典》
(2).指相思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一天来好事里头藏,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他若来讨,我只説二小姐为他害了相思,约他来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
(3).树名。又名红豆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
(4).果名。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春风(春風)chūn fēng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故枝 gù zhī
旧的枝条。亦喻旧时栖居之处。 汉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薄援助者,不能追参於高妙,復敛翼於故枝。” 唐 王建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诗:“嫩緑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宋 秦观 《春日偶题呈钱尚书》诗:“三年京国鬢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 元 陈基 《秋怀》诗之六:“落叶辞故枝,惊鸿亦飘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