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沈家白花涅不缁,三花相亚玉交枝。

陆师道明代〕《昌公房看牡丹歌

尝闻乐府牡丹芳春来,一城人若狂。
我今日日被花恼,毋乃花淫如洛阳。
吴中三月花如绮,百品千名斗奇靡。
名园往往平泉庄,禅宫处处西明寺。
我今曳杖登武丘,昌公精舍花枝柔。
动如迎笑静若醉,颊白腮红名玉楼。
此花初移得春浅,六寸圆开天女面。
对花一饮三百杯,醉里题诗写花片。
沈家白花涅不缁,三花相亚玉交枝。
何郎腻粉拭香汗,虢国新妆淡扫眉。
主人开筵浮大白,为花传神赠宾客。
轻绡飒飒欲飘香,琪树盈盈转生色。
酣酒为言兴未已,邀看石佛千头紫。
衣色相鲜绣佛前,天芬似入祇林里。
初来一朵如倾杯,坐久数花相次开。
花神好客向客笑,不用临风羯鼓催。
三日看花花转靓,未似潘园称最盛。
中庭一树丈五高,碧瓦雕檐锦丛映。
西斋亦是玉楼春,数之二百花色匀。
寿安红与细叶紫,更有异种夸东邻。
越罗蜀锦看不足,艳裹明籹贮金屋。
身如游蜂绕花戏,月明还向花房宿。
也知天意自怜人,但令到处花枝新。
况逢晴景与佳侣,狂吟烂醉今经旬。
人生欢乐能几许,百病千愁更风雨。
安得年年似此游,作歌且纪千花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白花三花相亚玉交

沈 ( 瀋 ) shěn/chén《國語辭典》

沈 [ chén ]

  1. 同「沉 」。

沈 [ shěn ]

  1. 姓。如宋代有沈括。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白花 bái huā
(1).白色的花或白色纸花。常用以表示悼念。《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先是,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曾克 《心中的碑》:“我跟千万群众一样,把一小朵亲手剪做的白花,献给敬爱的 周总理 。”
(2).浪花;水花。水相激而色白,故称。 唐 顾况 《望简寂观》诗:“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黄炳钧 《东欧游踪·明珠更灿烂》:“南城墙建立在岩石上,面向大海,海浪拍岸,白花四溅。”
(3).即白翳。一种眼病。 清 李渔 《奈何天·虚婚》:“道我眼不叫做全瞎,微有白花。”
(4).指皮辊花。  ——《漢語大詞典》
涅 niè《國語辭典》

涅 [ niè ]

  1. 可用作黑色染料的矿物,即矾石。《荀子·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淮南子·俶真》:「今涅染缁,则黑于涅;以蓝染青,则青于蓝。」
  1. 用黑色染、染黑。如:「涅面」、「涅字」。《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晋·陶渊明〈自祭文〉:「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缁 ( 緇 ) zī
缁 [ zī ]
     ◎ 黑色:~衣。~帷。~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黄(指和尚与道士)。
三花 sān huā
(1).三花树的略称。 唐 李白 《赠嵩少山焦炼师》诗:“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明 何景明 《简汝立》诗:“ 少室 三花无客采, 小山 丛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诗能传五叶,笔已秀三花。”参见“ 三花树 ”。
(2).三辫;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唐 吕岩 《五言》诗:“阴阳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参见“ 三花聚顶 ”。
(4).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金 元好问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诗之二:“铁笛不曾从二草,头巾久已掛三花。”  ——《漢語大詞典》
相亚(相亞)xiāng yà
相近似;相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吴孙峻 杀 朱主 ,埋於 石子冈 。 归命 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北史·裴庄伯传》:“﹝ 庄伯 ﹞文笔与 敬宪 ( 裴敬宪 )相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二处不隶鐘鼓司,而时道有宠,与 暖殿 相亚焉。”  ——《漢語大詞典》
玉交
李商隐可叹诗见琼筵下  ——《骈字类编》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