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银缸入夜金张宅,宝槛移春许史家。

欧大任明代〕《燕京篇

万年天府国,佳气满燕州。
锦绣三千里,金银十二楼。
医闾作镇连恒岳,太行苍苍尽幽朔。
环流瀛海入扶桑,襟带滹沱出新漷。
海岳效灵符帝历,象纬分明拱辰极。
缥缈天中玉殿高,岧峣汉表金茎直。
千官朝谒建章宫,燎火光中望六龙。
词客麒麟争献颂,山人芝草亦输供。
春日鸡鸣宫钥启,春花吹入千门里。
垂柳清波涨御沟,疏槐夹道通官市。
列署周庐若散星,九衢走马如流水。
朱轮翠幰过何穷,绣户雕栊对相起。
观灯斗草竞繁华,芍药开时万树霞。
银缸入夜金张宅,宝槛移春许史家。
尘逐妖童九华扇,<虫疌>迎倡女七香车。
百壶芳醑欢新曲,千转娇莺度落花。
娇莺啼向歌屏上,平乐新丰惯来往。
夸胡未诏长杨游,承恩曾谒甘泉仗。
此时至尊在西苑,阆水蓬丘开别馆。
禁特出青烟晓色浓,宫池黄鹄春波暖。
通天台峻出层城,五色玄都绛节迎。
仙官法箓随舆度,侍女香炉傍辇行。
鸾舆玉辇万灵朝,西望明庭亦不遥。
九霄青鸟年年至,八骏瑶池日日邀。
苍龙愿捧轩辕驭,昆仑更接崆峒路。
一闻八伯《白云歌》,不羡相如《大人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银缸入夜金张宝槛许史

银缸(銀缸)yín gāng
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南朝 梁元帝 《草名》诗:“金钱买含笑,银缸影梳头。”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清 钱谦益 《嫁女词》之一:“中堂何喧闐,明烛耀银缸。” 黄人 《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参见“ 银釭 ”。  ——《漢語大詞典》
入夜 rù yè
到了晚上。 唐 王勃 《寒梧栖凤赋》:“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唐 李端 《云际中峰》诗:“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新民晚报》1984.11.15:“新拓宽的街道两旁……入夜街灯齐明。”  ——《漢語大詞典》
金张(金張)jīn zhāng
汉 时 金日磾 、 张安世 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 许 史 之属,下无 金 张 之託。”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金 , 金日磾 也。 张 , 张安世 也。”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六:“丰貂长组 金 张 辈,駟马文衣 许 史 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贵,门楣 王 谢 ,甲第 金 张 。”  ——《漢語大詞典》
宅 zhái《國語辭典》

宅 [ ​zhái ]

語音
  1. 住所、住處。如:「國民住宅」。《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2. 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
  1.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2. 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宅 [ ​zhè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宝槛(宝槛)
曹组艮岳赋何禁籞之宝槛迸蓝田之丛玉光于沼明堂赋祥风布影对宝槛以交辉皎日悬 曜金床而璀错宝范成大诗两候好事洗寒玉 槛移春入燕香  ——《骈字类编》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1.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2.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3.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4.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5.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1.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2. 姓。如汉代有移良。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许史(許史)xǔ shǐ
(1). 汉宣帝 时外戚 许伯 和 史高 的并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 许 史 之属,下无 金 张 之託。”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许伯 , 宣帝 皇后父。 史高 , 宣帝 外家也。”后借指权门贵戚。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见鐘鼎於 金 张 ,闻絃歌於 许 史 。”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五:“ 许 史 相经过,高门盈四壮。” 清 陆寅 《歧路行》诗:“朝 金 张 ,暮 许 史 ,拔剑欲为知己死。”
(2).本指 晋 道士 许逊 。后亦泛指道士。 元 萨都剌 《茅山道士》诗:“山中紫府 茅君 宅,《肘后》丹方 许史 传。”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