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骖镳出游衍,古迹探奇怪。

宋璲明代〕《寄章允载兼柬项思复

忆昔到京畿,与子寓官廨。
一见即相欢,不翅旧交快。
维时困道涂,驱车久行迈。
忽逢弛担初,欣若身脱械。
握手坐氍毹,软语慰疲惫。
情投比粘胶,意惬甚搔疥。
项君数过余,滞下喜方瘥。
三人互谈噱,何殊合紏繣。
骖镳出游衍,古迹探奇怪。
路入青莲宫,驻足听梵呗。
薄晚始旋邸,倾倒形忘瘵。
周详论书谱,从容说诗派。
凡习尚浮华,遗音日已坏。
作者固繁夥,咸韶混夷韎。
澜倒并波随,畴能捄危败。
顾余樗散材,频年处卑隘。
枘凿乖方圆,甘遭世俗卖。
人将竞嘲讥,子乃敦教诫。
苦言加箴规,默默使心解。
酒酣示新篇,辞源极滂湃。
却类任公子,投竿下群犗。
应知艺嘉禾,薅治绝稊稗。
读之神骇惊,秋蛩罢嘶喝。
政图藉薰陶,别还隔遥界。
欲叩寝食安,但复占爻卦。
浦汭守衡茅,无从豁蒙瞆。
譬诸铁在炉,伊谁鼓风鞴?况乃患沉疴,躯命犹纤芥。
侵寻阅暑寒,孱弱乏刚夬。
精神尽凋耗,面目多肿哙。
布衾暖阁眠,药贴晴檐晒。
年来获告瘳,书斋仍扫洒。
猿鹤亦争庆,似索烟霞债。
缀赋咏雕虫,攻篆学垂薤。
有时看飞泉,四山寂无{口大}。
思取古遗经,一览适炙嘬。
兰膏继日晷,矻矻警昏懈。
视已常欿然,进业惭质。
志须成丝枲,未能脱菅蒯。
笃信宴安中,怀毒剧蜂虿。
蚤暮自深省,此语谅非祼。
近闻子亦归,亲朋乐情话。
千里感贻书,殷勤驰一介。
而翁幸康强,愧缺床下拜。
执简立台端,百壬不敢噫。
道远竟莫前,动若飞翮铩。
岁月无停裛,季秋倏已届。
篱菊傍云肥,江山日如画。
轩车几时来,夜雨一灯挂。
明德正可崇,相期各云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骖镳出游古迹探奇

骖镳(驂鑣)cān biāo
骖马的镳辔。泛指马具。《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组练。” 刘良 注:“驂马鑣轡也。”谓北拒 曹 兵,血溺马具。  ——《漢語大詞典》
出游(出遊)chū yóu
亦作“ 出游 ”。
(1).外出游历走动。《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 唐 元稹 《寒食日》诗:“今日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明 李贽 《与梅长公书》:“僕出游五载,行几万里,无有一人可为至圣大贤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夫人 免不得,也随俗出游。” 冰心 《三寄小读者》二十:“在这里,出游稍远便可看见水。”
(2).旧时指到他地做官或游学。《史记·苏秦列传》:“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 唐 杜甫 《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漢語大詞典》
衍 yǎn《國語辭典》

衍 [ yǎn ]

  1. 延伸、展开。如:「繁衍」。《汉书·卷六六·公孙贺等传·赞曰》:「博通善属文,推衍盐铁之议。」
  2. 散布、分布。《文选·张衡·东京赋》:「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骛。」
  1. 多余的。如:「衍字」。宋·郑樵〈通志总序〉:「既无衍文,又无绝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古迹(古蹟)gǔ jì
亦作“ 古跡 ”。亦作“ 古蹟 ”。
(1).古代遗迹。多指建筑物或其残迹。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冶城 访古迹,犹有 谢安墩 。”迹,一本作“ 跡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姬昌 望西北寨山偷路日夜而走不止。今古迹在 黄河 南岸上是 姬昌庙 。” 明 徐渭 《礼书总论》:“志古跡,以不忘其贤有德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我们要保存 清 故宫,不过不将它当作皇宫,却是作为历史上的古迹看。”
(2).指古人的法书墨迹。《南齐书·王僧虔传》:“﹝ 太祖 ﹞示 僧虔 古迹十一袠,就求能书人名。”《隋书·经籍志一》:“又聚 魏 已来古跡名画,於殿后起二臺,东曰 妙楷臺 ,藏古跡;西曰 寳蹟臺 ,藏古画。” 元 陆友仁 《砚北杂志》卷上:“ 唐 人临模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 清 周亮工 《与倪闇公》书:“﹝书家﹞得数行古蹟,如行师佩 玄女 兵符。”  ——《漢語大詞典》
探奇 tàn qí
(1).寻找奇景。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宋 曾巩 《寄郓州邵资政》诗:“泝险飞游艇,探奇漾钓緍。”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语山川者於 秦中 、 剑阁 、 金陵 、 吴会 ,苟未尝探奇穷险,一一歷过而得其逶迤曲折之详,则犹未有得於肉眼也。”
(2).指探问奇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  ——《漢語大詞典》
怪 guài《國語辭典》

怪 [ guài ]

  1. 奇异的。如:「怪模怪样」、「奇形怪状」。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1. 奇异、不寻常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2. 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如:「鬼怪」、「妖怪」。《文选·班彪·王命论》:「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3. 姓。如黄帝时有怪义。
  1. 惊讶、疑忌。《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 责备、埋怨。如:「责怪」、「怪罪」。《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论这事,只该怪我们 金老爷。」
  1. 很、甚。如:「这娃儿怪讨人喜欢的!」《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