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翠靥光浮琥珀痕,鲛绡冷沁珍珠迹。

汤胤勣明代〕《竹泉翁席上赠歌者杨氏

秋风茉莉吹香雨,帘外燕娇肆轻妩。
醉眼朦胧酒盏空,睡著司空相公府。
席前一点樱桃破,云揭楚天飞鸟堕。
鸳鸯小袖将红绡,二十五弦重抹过。
三寸麻霞黄鹄嘴,锦地氍毹蹴春水。
回身偷眼顾周郎,舞困落花扶不起。
双檠殒泪炉薰熄,对景无言恨如织。
翠靥光浮琥珀痕,鲛绡冷沁珍珠迹。
两剪晴波拂晓山,白衣孤客感乡关。
何幸梨园旧宫使,偷传乐谱向人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翠靥光浮琥珀鲛绡珍珠

翠靥(翠靨)cuì yè
古代贵族妇女的面饰。用绿色“花子”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地方。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迟迟少转腰身裊,翠靨眉心小。” 宋 梅尧臣 《水次藓花》诗:“水边有神女,妆去遗翠靨。”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轻拈翠靨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  ——《漢語大詞典》
光浮
郑遥初月赋天清晕灭露白光浮  ——《分类字锦》
琥珀 hǔ pò
(1).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红褐。摩擦带电。质优的用作装饰品,质差的用于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中医用为通淋化瘀、宁心安神的药。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神仙传》云:‘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琥珀’,琥珀一名江珠。” 宋 苏轼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之》词:“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元 贡师泰 《赠天台李炼师》诗:“岁久松肪成琥珀,夜深丹气出芙蓉。” 郭沫若 《瓶》诗之一:“她的发辫上有一个琥珀做的别针,几颗璀璨的钻珠儿在那针上反映。”
(2).指美酒。 唐 李贺 《残丝曲》诗:“緑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壶中沉琥珀。”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张文潜 诗﹞‘尊酒且倾浓琥珀,泪痕更著薄胭脂。’” 清 康瑄 《拟将进酒》诗:“何如小槽滴沥琥珀浓,浇胸顿使金罍空。”  ——《漢語大詞典》
痕 hén《國語辭典》

痕 [ hén ]

  1. 伤疤。如:「伤痕」。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
  2. 事物留下的印迹。如:「水痕」、「苔痕」、「墨痕」。唐·杜甫〈月夜〉诗:「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鲛绡(鮫綃)jiāo xiāo
亦作“ 鮫鮹 ”。
(1).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鮫綃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鮫鮹破春碧。” 明 高东嘉 《泣颜回·春游》套曲:“见游人往来,贪欢笑,舞鮫鮹,闹咳咳笑高。”《镜花缘》第九四回:“﹝车﹞係用柳木如窗欞式做成,极其轻巧;周围俱用鮫綃为幔;车内四面安着指南针。”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鮹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
(2).指毛帕、丝巾。 宋 陆游 《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綃透。” 明 梁少白 《月云高·纪情》套曲:“黄花羞对,也只为君,金樽慵倒,也只为君,泪珠暗把鮫鮹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  ——《漢語大詞典》
冷 lěng《國語辭典》

冷 [ lěng ]

  1. 寒、凉、温度低。如:「今天天气好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淡漠、不热烈。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
  3. 寂静、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诗:「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4. 闲散。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5. 鄙视、讥刺。如:「冷言冷语」、「冷眼旁观」。
  6. 不受欢迎的、无人过问的。如:「冷门」、「冷货」。
  1. 突然。《红楼梦·第九一回》:「冷不防外面往里一吹,把薛蝌吓了一大跳!」
  1. 姓。如汉代有冷寿光。
沁 qìn《國語辭典》

沁 [ qìn ]

  1. 渗入、渗进。如:「沁骨」、「沁入心脾」。唐·孙欣〈奉试冷井诗〉:「仙闱井初凿,灵液沁成泉。」
  2. 汲水。唐·韩愈、孟郊〈同宿联句〉:「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
  1. 河川名。源出于大陆地区山西省沁源县北,东南流至河南省武涉县折南注入黄河。
珍珠 zhēn zhū
(1).珍宝珠玉。《战国策·秦策五》:“君之府藏珍珠宝石。” 唐 李咸用 《富贵曲》诗:“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
(2).蚌类所生的真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
(3).指珍珠帘。 元 马致远 《小桃红·四公子宅赋·夏》曲:“映帘十二掛珍珠,燕子时来去。”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漢語大詞典》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1. 「迹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