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漠 dà mò
指我国西北部一带的广大沙漠地区。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遂陵 高闕 ,下 鸡鹿 ,经磧卤,絶大漠。”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 陆游 《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絶大漠,诸君何至泣 新亭 。” 艾青 《北方》诗:“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漢語大詞典》
雪漫 xuě màn
犹言白茫茫一片。 宋 王安石 《汀沙》诗:“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鸭残芦晻靄中。” 宋 孙觌 《再和何袭明》:“沙平雪漫水涵空,路入千巖紫翠中。” ——《漢語大詞典》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动-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形-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胡风(胡風)hú fēng
北风。 汉 蔡琰 《悲愤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朔马东騖,胡风南埃。”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渡 龙山 。” 唐 孟郊 《长安道》诗:“胡风激 秦 树,贱子风中泣。”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箭瘢
宋史韩世忠傅见刀痕下下
蔡琰胡笳十八拍见刀痕 ——《骈字类编》
蔡琰胡笳十八拍见刀痕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