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闰年我值黄杨厄,下里谁听《白雪》歌。

王越明代〕《寄王宗贯冢宰

谪居古郢两年多,往事伤心可奈何。
正是贾生方忌器,不知曾母已投梭。
闰年我值黄杨厄,下里谁听《白雪》歌。
寄与同年老冢宰,平生才气半消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闰年黄杨下里白雪

闰年(閏年)rùn nián
指阳历中有闰日(即二月为二十九日)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 宋 苏轼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宋 陆游 《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值 zhí《國語辭典》

值 [ zhí ]

  1. 价格。如:「价值」。
  2. 数值的简称。如:「平均值」。
  1. 面对。《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义纵传》:「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汉·王充《论衡·实知》:「至汉兴,长乐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竟如所言。」
  2. 执行勤务。如:「值班」、「值勤」。
  3. 抵得上。《水浒传·第六回》:「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红楼梦·第三一回》:「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值 [ zhì ]

  1. 持、拿著。《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黄杨(黄楊)huáng yáng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披针形或卵形,花黄色而有臭味。木材淡黄色,木质致密,可以做雕刻的材料。  ——《漢語大詞典》
厄 è《國語辭典》

厄 [ è ]

  1. 樹木的節。《說文解字·?部》:「厄,科厄,木節也。」
  2. 災難、困難。《文選·左思·魏都賦》:「英辯榮枯,能濟其厄。」宋·蘇軾〈三槐堂銘〉:「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3. 車轅前端套在牛、馬等頸上的橫木。《詩經·大雅·韓奕》:「鞹鞃淺幭,䩦革金厄。」通「軛」。
  1. 困窘的。如:「厄運」。唐·韓愈〈贈徐州族姪〉詩:「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
下里(下裏)xià lǐ
犹方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
(1).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 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2).指民间歌谣。 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参见“ 下里巴人 ”。
(3).谓人死归葬之所。《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 、 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白雪 bái xuě
(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嵩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