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云夜月,雨晴风,都在渔家烂醉中。

文彭明代〕《渔父词

又夜深结网一灯红,吹笛邻舟搅睡浓。云夜月,雨晴风,都在渔家烂醉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夜月雨晴渔家烂醉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夜月
唐 方干 夜听步虚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唐 胡曾 杂曲歌辞 独不见 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唐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其一 五湖夜月幡幢湿,双阙清风剑佩轻。  ——《骈字类编》
雨晴
唐 杜甫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荅二绝 其二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唐 李颀 送相里造入京 煖酒嫌衣薄,瞻风候雨晴。
唐 李绅 拜三川守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唐 姚合 闻蝉寄贾岛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唐 王建 野池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宋 陆游 远兴 窗槛雨晴湖滟滟,郊墟烟重月茫茫。  ——《骈字类编》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1.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1.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1.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1.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渔家(漁家)yú jiā
    打渔为业的人家。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清 王庭魁 《春草次韵》:“远迷樵客山中路,低衬渔家竹里门。” 叶圣陶 《隔膜·阿凤》:“伊本是渔家的孩子,生出来就和入网的鱼儿睡在一个舱里。”  ——《漢語大詞典》
    烂醉(爛醉)làn zuì
    大醉。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用前韵赋梅》词:“直须烂醉烧银烛,横笛难堪一再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把新郎灌得烂醉方以为乐。” 徐迟 《狂欢之夜》:“爱好文艺的青年男女,还有几个乡间的农民,他们都喝得烂醉而来了。”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