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来备达乡闾讯,君去凭传旃寓情。

叶砥明代〕《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 其二

君来备达乡闾讯,君去凭传旃寓情。世世纷纷秋后叶,亲知落落晓来星。

中年鬓怯风霜白,先陇松怜雨露青。妻子伶俜深在念,临歧无怪太叮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乡闾寓情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备 ( 備 ) bèi
备 [ bèi ]
  1.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2.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3. 设备:设~。装~。军~。
达 ( 達 ) dá
达 [ dá ]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
  2. 通晓:洞~。练~。
  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4. 到:到~。抵~。通宵~旦。
  5. 实现:目的已~。
  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
  8. 姓。
乡闾(鄉閭)xiāng lǘ
亦作“鄊閭”。
(1).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閭”泛指民众聚居之处。《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乡閭之什伍。”《南齐书·礼志上》:“郡县有学,乡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閭之师,族酇之长。”
(2).家乡;故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閭,长闻邦国。” 宋 曾巩 《应举启》:“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閭,养志闲居。” 清 朱彝尊 《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閭竹,垞北垞南思杀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赋《遂初》。”
(3).乡亲;同乡。《后汉书·朱儁传》:“ 儁 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閭敬之。”《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於乡閭;忘义私昵,取摈於亲族。” 宋 苏辙 《巢谷传》:“予以乡閭,故幼而识之。”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祭赛》:“乡閭来朝贺,社户保灾非。”  ——《漢語大詞典》
讯 ( 訊 ) xùn
讯 [ xùn ]
  1. 问,特指法庭中的审问:审~。刑~。~问。
  2. 消息,信息:通~。音~。~息。
  3. 告,陈诉:“夫也不良,歌以~之。”
  4. 中国西周时对俘虏的称谓:执~(意思是捉到俘虏)。
  5. 古同“”,迅速。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1. 「凭 」的异体字。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旃 zhān《國語辭典》

旃 [ zhān ]

  1. 曲柄的旗子。《说文解字·㫃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
  2. 泛指旗子、旌旗。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3. 毛织品。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史记·卷一一○·匈奴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通「毡」。
  1. 之焉二字的合读。《诗经·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人。」
寓情 yù qíng
寄托情志。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序》:“余性疏懒,平居自糲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閲披校,竟日忘倦。”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所谓比与兴者,皆託物寓情而为之者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