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五行作甘惟稼穑,三农艰辛在耘耔。

周永年明代〕《又和题(一首)

听说图中风物美,但读长歌已狂喜。
乔木清川数里间,尺幅都收到曲几。
前有老杜后大苏,能以诗章当画史。
二歌三读转兴怀,少陵眉山相比拟。
若道临溪堪钓璜,尚湖宛在渭川涘。
作画善行缩地法,无数景光缣素里。
春秋以时咏兰桂,俯仰之间识桥梓。
游多鹿豕想邻山,食足鱼虾知近市。
论成乐志美西园,村港暗通路斜迤。
耕凿衣冠问若何,只记在家常早起。
吾子风流胜昔人,合调每寻程与李。
兰心未肯杂于蕙,橘性宁教化为枳。
所嗟李子就泉台,喜得程君就栖止。
拂水岩头飞瀑声,穿过窗棂落枕底。
堂沿松竹署耦耕,阁敞湖山额秋水。
似兹小筑近年成,剩许新经著耒耜。
山庄对向画图看,知他谁俭复谁侈。
词出牛宫见曳犁,客上龙门闻倒屣。
嫩蕨有几亦同采,老酒无多竟先被。
长句初惊骤雨过,高歌定遣从风靡。
先畴昔日服畎亩,旧德今时食名氏。
朝烟夕霭并迷离,山亦有椒江有汜。
清斋不免尽园蔬,净肉何至污砧机。
宋家刘氏两先生,号曰公非与公是。
从来史学未易通,夏礼能言征在杞。
吴越当年大国王,表忠观古舟堪舣。
四海皆知有罗生,唐使不知亦已矣。
子今命我续前篇,未及捉笔先伸纸。
《兰亭叙》曾比金谷,《桃源记》却出栗里。
况子诗因述祖兴,辋川唱和非徒尔。
五行作甘惟稼穑,三农艰辛在耘耔。
墨池涤研开良田,此意岂复关余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五行作甘稼穑三农艰辛耘耔

五行 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孔颖达 疏:“五行,水、火、金、木、土也。”《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备万斋》:“且人也,同得阴阳五行之气以成形也。”
(2).旧时星相家以五行生尅推算命运。因亦用以称命运。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议亲》:“药无功、神不灵,祸福难明也,须请星士前来问五行。”
(3).五种行为。《礼记·乡饮酒义》:“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4).星名。《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
(5).乐舞名。《史记·孝文本纪》:“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 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武德》, 高祖 所作也。《文始》, 舜 舞也。《五行》, 周 舞也。”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文始》《五行》, 唐 后亦闕。”
(6).《五行志》的简称。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若乃《五行》《艺文》, 班 补 子长 之闕。”《通志·总序》:“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灾祥略》。”
(7).五种德行。即五常: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説,谓之五行。” 杨倞 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宋 戴埴 《鼠璞·驺虞》:“ 汉 儒尚符瑞,以龙麟凤龟为四灵,后增騶虞,以配五行。曰龙仁兽,凤礼兽,騶虞义兽,龟麟知与信兽,诬罔可知。”
(8).五种德行。孝的五行:庄、忠、敬、笃、勇。《吕氏春秋·孝行》:“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篤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9).五种德行。将的五行:柔、刚、仁、信、勇。《淮南子·兵略训》:“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
(10).佛典中指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见《大乘起信论》。又指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见《涅槃经》。  ——《漢語大詞典》
作甘 zuò gān
谓作救旱甘霖。《书·说命上》:“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后因以“作甘”为救旱之称。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或剖巨蚌以劳心,攻他山而竭力,在寒暑则非民之服,在饥饉则非民之食,徒闻贾祸之辱,莫见作甘之德。”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稼穑(稼穡)jià sè
(1).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艰难。”《孟子·滕文公上》:“ 后稷 教民稼穡。”《史记·货殖列传》:“好稼穡,殖五穀。” 唐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诗:“候时勤稼穡,击壤乐农功。”
(2).指农作物;庄稼。《诗·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穡卒痒。” 朱熹 集传:“又降此蟊贼,则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穡黄。”  ——《漢語大詞典》
三农(三農)sān nóng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漢語大詞典》
艰辛(艱辛)jiān xīn
艰苦。 南朝 陈 徐陵 《为武帝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戎帐艰辛,无乃为弊。”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京剧《沙家浜》第七场:“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尽艰辛、东进 江 南、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耘耔 yún zǐ
语本《诗。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谓除草培土。后因以“耘耔”泛指从事田间劳动。 汉 张衡 《东京赋》:“兆民劝於疆埸,感懋力以耘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如五穀之性,不艺植,不耘耔,何以知其种之美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