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日彩浮黄钺,云光动赭袍。

朱厚照明代〕《车驾驻润州幸少傅杨公私第欢燕累日恭述又六

神武威南服,龙舟驾巨涛。
廑兵宣略远,定乱禹功高。
日彩浮黄钺,云光动赭袍。
老臣三稽首,复恐圣躬劳。
海宇承平日,明良庆会时。
虹光连井钺,绿野绕参旗。
荷宠星辰近,承恩雨露私。
还闻天鉴迩,政积在西陲。
待隐留仙跸,名园异雒阳。
礼遵周制度,赋奏汉文章。
树映螭头晓,花迎雉尾香。
忽闻鸣凤吹,又进万年觞。
三顾承恩渥,回銮此日过。
绮楼辉宝宇,花浦接银河。
乐奏鸣球叶,歌传在藻多。
唐虞今复见,盛德迥难磨。
南阳延帝幄,莘野访臣庐。
雨骤千军骑,云屯七圣车。
琼筵张赵瑟,华烛转燕裾。
史馆行宣付,勋庸合屡书。
万舞临周宴,清欢一夕同。
圣情春浩荡,天翰日昭融。
袅袅金飚度,厌厌玉漏中。
载歌赓《既醉》,花外已鸣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日彩黄钺云光赭袍

日彩 rì cǎi
太阳的光彩。 南朝 梁 沈约 《为南郡王舍身疏》:“弟子树因旷劫,嚮报兹生,託景中璇,联华日彩。”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香连日彩浮綃幕,溪逐歌声绕画楼。” 明 杨慎 《安公石馆赏并蒂莲得井字》诗:“日彩曜联华,风漪漾双影。”  ——《漢語大詞典》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黄钺(黄鉞)huáng yuè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 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 以黄鉞斩 紂 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 郭沫若 《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  ——《漢語大詞典》
云光(雲光)yún guāng
(1).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使宫人歌曰:‘……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诗之二:“花气欲浮金凿落,云光疑下锦流苏。”
(2).指美女头发的光泽。 唐 王绩 《辛司法宅观妓》诗:“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 唐 李百药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诗:“云光鬢里薄,月影扇中新。”
(3).云母的一种。《云笈七籤》卷七五:“云母五名。第一精者名云光。”
(4). 汉 宫殿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赭袍 zhě páo
即赭黄袍。 唐 李濬 《松窗杂录》:“ 中宗 尝召宰相 苏瓌 、 李乔 子进见。二丞相子皆童年,上近抚於赭袍前,赐与甚厚。”《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昭义 节度使 毛璋 所为骄僭,时服赭袍。” 王国维 《读史二绝句》之二:“只怪 常山 赵延寿 ,赭袍龙凤向中原。”参见“ 赭黄袍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