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动-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何在 hé zài
(1).在何处,在哪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西游补》第二回:“行者又叫功曹:‘兄弟们何在?’”
(2).哪在,哪里在于。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苟涉思惟,即非真諦,又何在分教与禪之异哉!”参见“ 何在乎 ”。 ——《漢語大詞典》
(2).哪在,哪里在于。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苟涉思惟,即非真諦,又何在分教与禪之异哉!”参见“ 何在乎 ”。 ——《漢語大詞典》
年深 nián shēn
时间久长。 唐 柳宗元 《祭弟宗直文》:“由吾被谤年深,使汝负才自弃。” 唐 李商隐 《肠》诗:“拟问 阳臺 事,年深 楚 语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 刘定之 子 称 ,今陞至 南京 尚宝司丞,盖由歷俸年深,循资陞职,非无故而陞者。”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