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喉咙(喉嚨)hóu lóng
(1).咽喉。 唐 元稹 《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诗:“衣袖长堪舞,喉咙转解歌。”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你便有玉液金波且莫题,其实下俺这喉咙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监生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胡琴响了一会,干燥而粗野的喉咙里跟着发出歌声来。”
(2).指嗓音。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庄子 ﹞又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漢語大詞典》
(2).指嗓音。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庄子 ﹞又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漢語大詞典》
溜 liū/liù《國語辭典》
溜 [ liù ]
名- 水流。汉·杜笃〈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唐·白居易〈溪中早春〉诗:「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 屋簷滴水的地方。《左传·宣公二年》:「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唐·孔颖达·正义:「溜谓簷下水溜之处。」
- 向下直潟的水。唐·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二五首之二○:「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 列。如:「这一溜有五栋房子。」
- 流利、顺畅、不结巴。如:「这名外籍生来台湾好几年了,国语说得很溜!」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皂头巾裹著额颅,斑竹篮提在手,叫歌声习演的腔儿溜。」
溜 [ liū ]
动- 私自离开或进入。如:「溜课」、「溜回家」。《红楼梦·第九七回》:「一面想著,已溜到里间屋子门口,偷偷儿的瞧。」
- 滑动、滑落。如:「溜冰」、「溜滑梯」。
- 钻迎、卖弄、讨好。《红楼梦·第七一回》:「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
- 看、瞟。《红楼梦·第二六回》:「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
- 一种烹饪方法。用旺火沸油炒过或炸好食物,加糖或醋,勾芡后速炒成熟,汁液黏裹住食物。如:「醋溜白菜」。
- 形容词词尾,表示程度深。如:「乌溜溜」、「酸溜溜」、「光溜溜」。
香汁
周礼司尊彝郁齐献酌注献读为摩莎之莎齐语声之误也煮郁和秬鬯以盏酒摩莎泲之出其香汁也香南史中天竺国传苏合是诸 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骈字类编》
肠胃(腸胃)cháng wèi
(1).肠与胃。《韩非子·解老》:“﹝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此病疽也,内发於肠胃之间。” 唐 杜甫 《雷》诗之三:“气暍肠胃融,汗湿衣裳污。”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孩子的肠胃病虽已痊愈,但还磨人,影响工作。”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战国策·秦策二》:“夫取三 晋 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齐 以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榦,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 ——《漢語大詞典》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战国策·秦策二》:“夫取三 晋 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齐 以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榦,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 ——《漢語大詞典》
浮香 fú xiāng
飘溢的香气。 隋炀帝 《宴东堂》诗:“清音出歌扇,浮香飘舞衣。” 唐太宗 《采芙蓉》诗:“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唐 卢照邻 《曲江花》诗:“浮香绕曲岸,园影覆华池。” ——《漢語大詞典》
葩 pā《國語辭典》
葩 [ pā ]
名- 花。如:「艳葩」、「奇葩异卉」。《玉篇·艸部》:「葩,华也。」汉·无名氏〈古诗〉三首之三:「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红楼梦·第五回》:「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华丽。唐·韩愈〈进学解〉:「易奇而法,诗正而葩。」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 》:「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