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忧国万言逾痛哭,酬知一传剩循良。

陈宝琛清代〕《可庄直上斋端午赐扇其孙小尹得之求题

胄筵五日有恩光,江介仁风藉奉扬。忧国万言逾痛哭,酬知一传剩循良。

家声忠孝须能继,祖德高曾未可忘。敢信凉飙无再热?箧中留取亦甘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忧国万言痛哭酬知一传循良

忧国(憂國)yōu guó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漢語大詞典》
万言(万言)
唐 岑参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唐 白居易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 万言旧手才难敌,五字新题思有馀。  ——《骈字类编》
逾 yú《國語辭典》

逾 [ yú ]

  1. 越过、超过。如:「逾墙」、「逾时不候」、「年逾六十」。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著书逾十年,幽颐靡不推。」宋·苏辙〈六国论〉:「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2. 经历、经过。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时更七代,数逾千祀。」唐·柳宗元〈睢阳庙碑〉:「浩浩烈士,不闻济师。兵食歼焉,守逾三时。」
  1. 更加。《淮南子·原道》:「不足以禁奸塞邪,乱乃逾滋。」《明史·卷二九五·忠义传七·王励精传》:「其墨迹久逾新,涤之不灭。」
痛哭 tòng kū
大声哭泣;尽情地哭。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范燮 必为之请死, 贾谊 必为之痛哭。” 明 张居正 《归葬事毕谢恩疏》:“母子相抱,痛哭失声。” 老舍 《骆驼祥子》六:“他想坐下痛哭一场。”参见“ 痛哭流涕 ”。  ——《漢語大詞典》
酬知 chóu zhī
酬报知己者  ——《整理自网络》
一传(一传)
宋 陆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 白简万言几恸哭,青编一传可前知。  ——《骈字类编》
剩 shèng《國語辭典》

剩 [ shèng ]

  1. 多余的。如:「剩饭」、「剩菜」。
  1. 多余、余留。如:「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循良 xún liáng
(1).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 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 张京兆 ,副相依然 汉 上公。”
(3).善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乌可执一哉?”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舟子颇循良,令其糴米煮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