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粲晏右文学,明堂黼黻登雅歌。
王颂蔚〔清代〕《病中蒙潘伯寅少宰饷群籍并示消夏六咏率成长歌跋于纸尾》
长安六月积淫潦,键关卧病车罕过。欲藉古人起废疾,随身书卷携无多。
伻来陈讯走流汗,瑶华循诵颜先和。发函突兀见精椠,如遇卢扁疗沈疴。
诸公衮衮富述作,津逮末学犹江河。《消夏六咏》最奇崛,知君饕古穷羲娲。
南皮张饮自矜许,邺中七子真幺么。何如锐精究篆古,取证经义功不磨。
少宰斋中富藏弆,商周典物如星罗。抉扬土花发奇字,粟雨鬼哭群灵呵。
吉金摹据良不易,康成误解凤尾娑。盉煮荐体本非镬,孙陆瞽说殊沿讹。
希冯乃以盉为味,《玉篇》传后将谁詑。颉诵不作古文晦,弡释为张池为沱。
京洛冠盖掩群雅,崡穆虽博难同科。沙南片石释者鲜,安世默识论不颇。
获奋字谊本洨长,钩据脱尽前人窠。隐侯见之必狂喜,可惜宿草归山阿。
古印累累亦典贵,嬴刘爵号能缕覼。持此上补百官表,淹贯岂让扶风娥。
咄哉彦远不识字,胡言斫玉藐毋驮。石斋遗砚失复得,流传墨妙由东坡。
群儿但宝香姜瓦,狗脚邺焉足诃。世间神物各有数,汉百碑砚归烟萝。
吴会藏书甲天下,绛云传是扬其波。佞宋主人最后起,爱书成癖犹金陀。
一廛百宋悉善本,况有涧翁相切劘。越来溪边石鼓吼,南中旧椠灰兵戈。
君家赐书本充栋,一朝化去如龙梭。方今粲晏右文学,明堂黼黻登雅歌。
少宰遍窥中秘籍,论思扃禁吟羔紽。月廪悉以置篇简,古绨鼊首熏沈螺。
搉扬文史盍朋戠,躧履蹋残厅事莎。孤寒三百尽頫首,搜扬潜逸来槃薖。
男儿性命在文字,一卷能寿非坎轲。牟首尽载士安序,传播奚止一刹那。
走也浅学本肤受,石墨金薤空摩挲。观碑太学但自恨,鱮柳不辨成蹉跎。
君今赠我宛委秘,贫儿暴富惭颜酡。惜我不寻比邻住,假观宝墨穷籀蝌。
会当归去访林屋,禹书窃读惊蛟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方今 fāng jīn
(1).当今;现时。《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方今天下一统,更不好在这些地方来分彼此。”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粲 càn《國語辭典》
粲 [ càn ]
名- 精米。《说文解字·米部》「粲」字·清·段玉裁·注:「稻米九斗而舂为八斗,……则曰粲。……稻米至于粲,皆精之至矣。」
- 笑。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官金二十字之别解》:「今之弄笔,意在一粲。」
- 鲜明华美的样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文选·曹植·赠徐干诗》:「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 明白、清楚。《汉书·卷八·宣帝纪》:「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唐·颜师古·注:「粲,明也。殊,绝也。」
晏 yàn《國語辭典》
晏 [ yàn ]
形- 晴朗无云。《说文解字·日部》:「晏,天清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于是天清日晏,逢蒙列眦,羿氏控弦。」
- 晚、迟。《楚辞·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吕氏春秋·似顺论·慎小》:「二子待君,日晏,公不来至。」汉·高诱·注:「晏,暮也。」
- 平静、安和。如:「河清海晏」。《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
- 晚、迟。如:「晏寝」。宋·陆游〈新晴出门闲步〉诗:「废寺僧寒多晏起,近村农惰阙冬耕。」
- 姓。如宋代有晏殊。
右文 yòu wén
(1).崇尚文治。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元 曹之谦 《应州庙学释奠》诗:“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 清 龚自珍 《说刻石》:“ 南唐 、 北宋 ,始刻於石,以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颇在於是矣,名为帖。”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七节:“ 战国 尊武,一统右文,固事势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2).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王圣美 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也。”
(3). 宋 代宫殿名。《宋史·徽宗纪三》:“改 集贤殿 为 右文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为热撰, 右文 、祕阁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贤 。” ——《漢語大詞典》
(2).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王圣美 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也。”
(3). 宋 代宫殿名。《宋史·徽宗纪三》:“改 集贤殿 为 右文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为热撰, 右文 、祕阁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贤 。”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明堂 míng táng
(1).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玉台新咏·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唐 杜甫 《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佩剑鸣相磨。”
(2).传说 雷公 问人的经络血脉, 黄帝 坐明堂以授之。故后世医家称标明人体经络、针灸穴位之图为“明堂图”。称人身上的一个针灸穴位为“明堂”。参阅 宋 于惟德 《〈铜人腧穴灸图经〉序》。
(3).墓前祭台。又称为券台。《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 李贤 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壙中也。”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倒塌了明堂瓦舍,崩损了石器封坛。”参见“ 券臺 ”。
(4).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明堂平白,长耳广顙。” 王琦 注:“《黄庭经》:‘明堂四达法海源。’ 梁邱子 註:‘眉头一寸为明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一箇拳来到眼跟前,轻躲过臂忙搧……这一箇明堂里可早叉翻背,这一箇嘴缝上中直拳,这一箇扑的腮揾土。”
(5).旧时看风水所用的术语。指墓前的所谓地气聚合的地方。见 明 缪希雍 《葬经翼·明堂论》。
(6).相术术语。按八卦方位划分手掌,明堂位于手掌的正中央即掌心。《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 志存 谦让一番,先索 马氏 右掌一看, 志存 先赞道:‘掌软如绵,食禄万千,便不是寻常的,看掌纹深细,主为人聪明伶俐。中间明堂深聚,天地人三纹清楚,财帛丰盈,不消説了。’”
(7).名堂;花招。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我一年四季都在外头,晓得她在家搞些啥明堂。”
(8).方言。院子。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搬了房子,﹝ 海婴 ﹞常在明堂里游戏。”
(9).方言。打晒粮食的场地。 ——《漢語大詞典》
(2).传说 雷公 问人的经络血脉, 黄帝 坐明堂以授之。故后世医家称标明人体经络、针灸穴位之图为“明堂图”。称人身上的一个针灸穴位为“明堂”。参阅 宋 于惟德 《〈铜人腧穴灸图经〉序》。
(3).墓前祭台。又称为券台。《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 李贤 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壙中也。”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倒塌了明堂瓦舍,崩损了石器封坛。”参见“ 券臺 ”。
(4).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明堂平白,长耳广顙。” 王琦 注:“《黄庭经》:‘明堂四达法海源。’ 梁邱子 註:‘眉头一寸为明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一箇拳来到眼跟前,轻躲过臂忙搧……这一箇明堂里可早叉翻背,这一箇嘴缝上中直拳,这一箇扑的腮揾土。”
(5).旧时看风水所用的术语。指墓前的所谓地气聚合的地方。见 明 缪希雍 《葬经翼·明堂论》。
(6).相术术语。按八卦方位划分手掌,明堂位于手掌的正中央即掌心。《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 志存 谦让一番,先索 马氏 右掌一看, 志存 先赞道:‘掌软如绵,食禄万千,便不是寻常的,看掌纹深细,主为人聪明伶俐。中间明堂深聚,天地人三纹清楚,财帛丰盈,不消説了。’”
(7).名堂;花招。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我一年四季都在外头,晓得她在家搞些啥明堂。”
(8).方言。院子。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搬了房子,﹝ 海婴 ﹞常在明堂里游戏。”
(9).方言。打晒粮食的场地。 ——《漢語大詞典》
黼黻 fǔ fú
(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3).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6).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7).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漢語大詞典》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3).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6).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7).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漢語大詞典》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雅歌 yǎ gē
(1).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汉书·艺文志》:“《雅歌诗》四篇。” 王先谦 补注:“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此四篇岂即四曲歟?”《通志·乐一》有 南朝 梁武帝 《雅歌》十二曲,即《俊雅》、《皇雅》等,郊庙朝廷用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创定雅歌,以咏祖宗。”《隋书·音乐志下》:“时散骑侍郎 邓静 善咏雅歌,乐师 尹胡 能习宗祀之曲。”
(2).风雅的歌吟。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临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宋 赵鼎臣 《念奴娇·送王长卿赴河间司录》词:“万柳亭边,雅歌堂上,醉倒春风里。”《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好看緑阴清昼里,于今无復雅歌声。” ——《漢語大詞典》
(2).风雅的歌吟。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临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宋 赵鼎臣 《念奴娇·送王长卿赴河间司录》词:“万柳亭边,雅歌堂上,醉倒春风里。”《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好看緑阴清昼里,于今无復雅歌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