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纨 ( 紈 ) wán
纨 [ wán ]
- ◎ 细绢,细的丝织品:~素。~绔(旧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泛指富家子弟,如“~~子弟”)。
褐 hè《國語辭典》
褐 [ hé ]
名- 粗毛、布制成的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许子衣褐。」汉·赵壹〈鲁生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 比喻贫穷卑贱的人。《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晋·杜预·注:「褐,寒贱之人。」
- 黄黑色。如:「茶褐色」。
- 姓。如明代有褐奎。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副-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 姓。如汉代有既良。
充 chōng《國語辭典》
充 [ chōng ]
動- 填滿、裝滿。如:「充電」。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 代理、擔任。如:「權充」、「充當家庭教師」。唐·白居易〈新樂府·賣炭翁〉:「半匹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 假冒。如:「冒充」、「打腫臉充胖子」。
- 姓。如戰國時有充虞。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 「體 」的異體字。
庐舍(廬舍)lú shè
(1).房屋,住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宋 苏洵 《田制》:“塞谿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郭沫若 《游闵行》诗:“万家庐舍联霄汉,田野工场冒远烟。”
(2).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周礼·天官·宫正》:“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 ——《漢語大詞典》
(2).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周礼·天官·宫正》:“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完 wán《國語辭典》
完 [ wán ]
形- 齐全、完整。《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复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坚固。《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
- 完美,品德没有缺陷。如:「完人」。《韩非子·难言》:「敦厚恭祗,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拙而不伦。」
- 保全。《左传·昭公十五年》:「邑以贾怠,不如完旧。」《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 修缮、整治。《诗经·大雅·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金史·卷七八·刘彦宗传》:「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廓以备南寇。」
- 缴纳。如:「完粮」、「完税」。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农事·开垦上》:「收熟之时,照所佃粮额,竟赴管屯衙门,当官完纳。」《官场现形记·第四○回》:「这一季的钱粮,已完到六七成了。」
- 毕、完成。如:「完稿」、「完工」。
- 比喻失败。如:「这么一来,他真的完了。」
- 尽,没有剩余。如:「用完」。《红楼梦·第三七回》:「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
- 一种古代的轻刑。因其仅剃去毛发而不伤肢体,故称为「完」。《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积。」唐·颜师古·注:「完,谓不亏其体,但居作也。」
- 姓。如元代有完泽。
置 zhì《國語辭典》
置 [ zhì ]
动- 释放、赦免。《国语·郑语》:「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 废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国语·周语中》:「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
- 安放。如:「本末倒置」。《书经·说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诸其左右。」
- 建立、设立。《墨子·明鬼下》:「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史记·卷五·秦本纪》:「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 购买、添加。如:「置产」。
- 驿车、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宋·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