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迄于退翁,李唐进士。

解缙明代〕《解氏世系歌

悠悠我祖,系出平阳。后徙雁门,累叶重光。迄于退翁,李唐进士。

讳隐官蕲,德远其子。作刺吉州,因家于此。肃宗之初,世乱未靖。

同水臻善,南山形胜。鹧鸪迹符,胥宇延庆。禹字德远,生干宏材。

参军武卫,兄弟鼎台。軿字德舆,贞白赐谥。进士兼善,从美其讳。

金吾仆射,一门皆贵。桓桓世隆,自西徂东。建第营寨,吉阳肇封。

力走黄巢,退不言功。子弼皋谟,吴加尚书。吴唐叔世,家袭紫朱。

文灿丽正,儒将知兵。保身亢宗,迓宋之平。希孟伯轲,魁名天圣。

生安及定,吉甫彦圣。熙宁进士,吉甫参军。五子文儒,持国尤醇。

千龄千秋,必达必文。敬之讳寅,世精典坟。五世辟雍,世亦罕同。

笃于生春,漕魁神童。进士选川,其字厚甫。龙翔天飞,纂图序谱。

庄山上舍,忠抗奸权。辰峰典教,德拟平园。竹梧死节,光于信史。

二妙同升,人谓有子。家君寿考,训我奉先。拜手陈诗,几千万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退翁李唐进士

迄 qì《國語辭典》

迄 [ qì ]

  1. 至、到。如:「迄今」。《诗经·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汉书·卷三○·艺文志》:「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1. 始终、一直。如:「迄无音讯」。《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退翁 tuì wēng
衰翁;老翁。 清 周亮工 《邗上重晤黄济叔见其近画漫题十绝》之七:“劳君北望盻飞鸿,鳩杖重扶两退翁。”  ——《漢語大詞典》
李唐 lǐ táng
指 唐 朝。 唐 皇室姓 李 ,故称。 唐 周朴 《吊李群玉》诗:“ 羣玉 诗名冠 李唐 ,投诗换得校书郎。” 宋 周敦颐 《爱莲说》:“ 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 清 郑燮 《道情》诗之八:“文章两 汉 空陈迹,金粉 南朝 总废尘, 李唐 赵宋 慌忙尽。”  ——《漢語大詞典》
进士(進士)jìn shì
(1).古代指贡举的人才。《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郑玄 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
(2).荐举贤士。《墨子·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3).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 明 清 时,举人经会试及格后即可称为进士。 唐 姚合 《寄旧山隐者》诗:“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多久以来,文人只出了个翰林即 熊希龄 ,两个进士,四个拔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