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颖拔元无敌,清修迥绝伦。

何其伟明代〕《惕予吴明府陆川三载秩满赋二十韵奉贺

嵩岳钟前代,延陵属后身。论文班马并,欢乐鲁齐纯。

颖拔元无敌,清修迥绝伦。命垣依日月,住到应星辰。

早绾铜章重,行纡墨绶新。六鳌逢震叠,孤骑冒邅迍。

雉堞危层卵,黔黎罹变屯。一身维地轴,只手奠城闉。

苍赤安环堵,闾阎复比邻。雁鸿中泽集,黄鸟此邦臻。

麦秀随车雨,风回返火燐。盘根称汉诩,保釐颂君陈。

万物甄陶遍,八方雨露均。吁谟匡社稷,公论在朝绅。

荐剡先群牧,临轩重九宾。功成三载候,奏最正兹晨。

龙剑司空宝,神驹伯乐珍。稽勋行上考,治行动清宸。

虚席徵龚遂,纶章召寇恂。黄扉颁彩凤,青琐任批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颖拔无敌清修迥绝

颖拔(穎拔)yǐng bá
亦作“頴拔”。
(1).秀逸劲拔。《北史·杨素传》:“ 素 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 番州 刺史 薛道衡 ,词气頴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
(2).挺拔。 唐 郭烱 《西掖瑞柳赋》:“始孤标而頴拔,乍苒弱而条直。”
(3).聪明超群。 唐 苏颋 《授沈佺期太子少詹事等制》:“才标頴拔,思诣精微。” 元 揭傒斯 《何先生墓志铭》:“先生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天下载籍,靡不贯穿。”一本作“頴拔”。《明史·张弼传》:“ 弼 自幼颖拔,善诗文,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  ——《漢語大詞典》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1.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3.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5. 姓。如唐代有元稹。
  1.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2.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4.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5. 基本的。如:「元素」。
无敌(無敵)wú dí
(1).没有可与对抗的;没有可与比拟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师有济也,君而继之,兹无敌矣。”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 明 沈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词锋颖利疑无敌,笔力纵横似有神。” 杨朔 《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仗打得可好啦……怎么这些同志就像是天神下界,简直天下无敌!”
(2).无视敌人。犹轻敌。《商君书·战法》:“其过失,无敌深入,偕险絶塞,民倦且飢渴,而復遇疾,此其道也。”  ——《漢語大詞典》
清修(清脩)qīng xiū
亦作“ 清脩 ”。
(1).谓操行洁美。《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清脩劝慕,德惠潜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故 洛阳 令 王涣 ,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端一小心,清脩密静。” 宋 司马光 《钱宣靖谥议》:“令公仁惠足以布政,明智足以建功,清修足以服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三贤虽制行过中,而敦尚风节,砥礪清修。”
(2).谓淡泊省修。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俞显卿》:“公抗疏论之,坐诬。掛冠家居,杜门清修,敦尚孝友。”
(3).谓清白显贵的门第。《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清修出身:公,从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从九上;男,从九下。”《北史·魏纪四·魏咸阳王禧传》:“时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脩之门, 禧 取 任城王 隶户为之,深为帝责。”
(4).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 空室道人 智通 者,龙图 范珣 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 苏颂 之孙 悌 。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髮,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天雨花》第五回:“昨夜虽有一远方之人,到菴投宿,因小尼等清脩之地,不便相留,就回他去了,并不曾住。”《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庙里去,谁肯写在这半清不浑的庙里呢?”  ——《漢語大詞典》
迥绝(迥絶)jiǒng jué
亦作“逈绝”。
(1).犹连绵。不绝貌。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丞》:“秋心日逈絶,春思坐连绵。” 钱振伦 注:“春思秋心,相续不絶,所谓‘长意无已年’也。”
(2).高峻貌。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序:“云壁迥絶,人迹罕到。”
(3).超群卓绝。《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芳姿姝丽,盖国无双;风范清规,古今逈絶。”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公讳 基 ,字 伯温 ,神知迥絶,读书能七行俱下。” 清 刘熙载 《艺概·诗概》:“ 唐 初四子沿 陈 隋 之旧,故虽才力迥絶,不免致人异议。”
(4).远胜,远远超过。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参大巅》:“今观 大巔 与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发,皆迥絶言议之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乾隆辛卯会试榜得人》:“其出而任监司,治郡县者,皆迥絶流辈。”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自兹以往,儒学之尊严,迥絶百流。”
(5).远远隔绝。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郑云叟》:“ 郑徵君 为诗,皆祛淫靡,迥絶嚣尘。”《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台州府》《宋志》:“而 苍岭 当 衢 、 处 、 婺 三州,冈阜深阻,行者穷日而后度,人烟迥絶。”
(6).犹迥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魏 晋 迭兴,盛衰迥絶; 齐 梁 接踵,贮积悬殊。”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地各国, 埃及 、 印度 为至古,而 埃及 王族、士族、农族等级迥絶。”  ——《漢語大詞典》
伦 ( 倫 ) lún
伦 [ lún ]
  1. 辈,类:无与~比。不~不类。
  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天~。~常。~理。
  3. 条理,次序:~次。~类(a.条理;b.同类)。
  4.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