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吴均南北朝〕《行路难五首 其一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曜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剪一刻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彩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载犹未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帝王见赏不见提携把握登建

帝王 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见赏(見賞)jiàn shǎng
赏识我;被赏识。 唐 朱湾 《筝柱子》诗:“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诗之二:“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前人名著,见赏后来,往往略其全篇,诵其精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陆贾 虽称説《诗》《书》,顾特以辩才见赏。”  ——《漢語大詞典》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1.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2.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3.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1. (一)​之读音。
提携(提攜)tí xié
亦作“提擕”。
(1).牵扶;携带。 宋 陆游 《小市》诗:“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及其隄决也,哭声盈耳,鳧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
(2).指可供悬持的容器。 唐 杜甫 《石龛》诗:“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3).照顾;扶植。《南齐书·萧景先传》:“ 景先 少遭父丧,有至性, 太祖 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唐 刘得仁 《山中抒怀寄上丁学士》诗:“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唤过 刘 家儿子来看了,对 直生 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
(4).提拔。《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嘉 与 晋 司徒 李胤 同母,早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牵秀 ﹞ 太康 中,为 卫瓘 、 崔洪 、 石崇 等所提携。”《封神演义》第三一回:“ 黄将军 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荷蒙提携,奬荐陞用将职。”
(5).携手;合作。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云韶互鏗戞,霞服相提携。”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孙中山 《致苏联遗书》:“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漢語大詞典》
把握 bǎ wò
(1).指一把所握之大小长短。《国语·楚语下》:“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 韦昭 注:“把握,长不出把。”按,指祭祀用的牛的角。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其为物轻微易藏,在於把握。”《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处把握而却寥廓。” 吕向 注:“把握,言把握之狭也。”
(2).掌握;执持。《淮南子·原道训》:“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 唐 柳宗元 《贞符》:“运臂率指,屈伸把握,莫不统率。” 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修己以敬章》:“不知圣人把握宇宙枢纽,万化都在於此,人也以此去安百姓也。” 侯外庐 《坎坷的历程》:“ 周恩来 同志通过参加读书会,把握我们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和思想脉搏,从而能够及时地给我们作一些原则性的指导。”
(3).手相携握。《子华子·神气》:“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咕咕,相为然约而自保,其固曾胶漆之不如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公子以为然,蚤起,肃衣冠,踵门请謁,刺甫投, 韦 即趋出,把握甚懽。”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微微的一笑,抽出手来,又和后面一位文学教授把握。”
(4).成功的根据或信心。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开首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商务一端,必须统筹全局,果有把握而后可行。” 魏巍 《冬天和春天》:“在指挥上,我一次比一次觉得更有把握些。”  ——《漢語大詞典》
登建 dēng jiàn
进立;升封。《后汉书·皇后纪序》:“ 明帝 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  ——《漢語大詞典》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1.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2.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3.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4.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6.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7. 印信。如:「私章」、「圖章」。
  8.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9. 姓。如漢代有章明。
  1.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