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布谷(布穀)bù gǔ
鸟名。又名勃姑、拨谷、获谷、击谷、结诰、鴶鵴、鳲鸠、桑鸠、郭公、戴胜、戴絍。以鸣声似“布穀”,又鸣于播种时,故相传为劝耕之鸟。《后汉书·襄楷传》:“臣闻布穀鸣於孟夏,蟋蟀吟於始秋。” 唐 杜甫 《洗兵行》:“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处处催春种。” 宋 陆游 《夜闻蟋蟀》诗:“布穀布穀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 ——《漢語大詞典》
乡村(鄉村)xiāng cūn
亦作“ 乡邨 ”。
(1).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漢語大詞典》
(1).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漢語大詞典》
遍 biàn《國語辭典》
遍 [ biàn ]
读音 形- 全部、整个。形容到处都是。如:「遍体鳞伤」、「哀鸿遍野」、「满山遍野」。宋·张俞〈蚕妇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 没有一处遗漏的。如:「遍布」、「遍历」、「红遍东南亚」。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布满。如:「朋友遍天下」。
- 量词。计算动作头尾经历的单位。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遍 [ piàn ]
语音- (一)之语音。
新雨 xīn yǔ
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隋 江总 《侍宴玄武观》诗:“詰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新雨后泥平如掌,絶无人踪。” ——《漢語大詞典》
一犁(一犁)
宋 赵抃 村居 雨泥双燕下,烟垄一犁耕。
宋 苏轼 东坡八首,并叙 其三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宋 徐积 和张文潜晚春 其三 恰得一犁雨,田事正火急。
宋 杨万里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四 一犁关五秉,百箔候三眠。
金 李俊民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四 雨 一犁虽美满,犹恨不当春。
金 李俊民 雨后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山前雨一犁。
金 冯辰 雨后 东风花外锦鸠啼,唤起西山雨一犁。
元 周权 赠别 书灯双鬓雪,野饭一犁云。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九十九 不识江南有阡陌,一犁烟雨自黄昏。
元 刘因 鹊桥仙 喜雨 野人得饱更无求,看满意一犁春雨。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东坡八首,并叙 其三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
宋 徐积 和张文潜晚春 其三 恰得一犁雨,田事正火急。
宋 杨万里 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 其四 一犁关五秉,百箔候三眠。
金 李俊民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四 雨 一犁虽美满,犹恨不当春。
金 李俊民 雨后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山前雨一犁。
金 冯辰 雨后 东风花外锦鸠啼,唤起西山雨一犁。
元 周权 赠别 书灯双鬓雪,野饭一犁云。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九十九 不识江南有阡陌,一犁烟雨自黄昏。
元 刘因 鹊桥仙 喜雨 野人得饱更无求,看满意一犁春雨。 ——《骈字类编》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插 chā《國語辭典》
插 [ chā ]
動- 刺入、扎入。如:「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
- 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 放進、擺入。如:「插花」、「筆插入筆筒」。
- 參入其間。宋·陳造〈再次韻答許節推〉詩:「宦途要處難插手,詩社叢中常引頭。」
苗 miáo《國語辭典》
苗 [ miáo ]
名- 初生未开花的谷类植株。如:「禾苗」、「麦苗」、「秧苗」、「稻苗」。
- 初生的植物或指植物的嫩茎、嫩叶。如:「树苗」、「花苗」、「豆苗」、「蒜苗」。
- 初生的动物。如:「鱼苗」、「猪苗」。
- 事情的端绪。如:「爱苗」、「祸苗」。
- 露出地面的矿产。如:「玉苗」、「矿苗」。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大陆地区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 疫苗,能使动物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剂。如:「卡介苗」。
- 姓。如汉代有苗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