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塞鸿(塞鴻)sāi hóng
(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唐 白居易 《赠江客》诗:“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 《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漢語大詞典》
(2).相传 汉 苏武 被拘于 匈奴 ,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 唐 王仙客 苍头 塞鸿 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羞衾凤空展,塞鸿难託,谁问潜宽旧带眼。念人似天远。” 明 张景 《飞丸记·公馆言情》:“他那里迢递登山托採蝱,我这里冷落悲秋盼塞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为君塞鸿。’” ——《漢語大詞典》
南度
渡同史记晋世家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卫
又荆王刘贾世家汉五年汉王追项籍至固陵使刘贾南度淮围寿春 晋书威王祐传永嘉末以寇贼充斥遂南度江元帝命为军咨祭酒向宋书五行志太元五年大水去年氐贼攻没襄阳又 广陵于是逼徙江淮民悉令南度三州失业道殣相望成又州郡志南兖州刺史中原乱北州流民多南度晋 帝立南兖州寄治京口时又立南青州及并州武帝永初元年省并并南兖既又索虏传初亡命司马楚之等常藏窜陈留郡界虏 南度驰相要结驱扇疆场大为民患北魏书孟表传孟表字武达济北蛇丘人也自云本属 地号索里诸孟青徐内属后表因事南度仕萧鸾为马头太守王唐书田悦传兴元元年滔自将兵欲南度河助泚使 郅见悦计事曰顷大王在重围孤与赵刻日赴王难以全魏贝今秦帝已据关中孤以步骑十万与回纥趋东都相应接王能从孤济河合势以取大梁孤得西收巩陜与秦兵会天下可定也 宋史孝宗纪赞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度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史地理志武昌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下围之数日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巴延从阳维洑南度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 明一统志南度江在琼州府城东南十里源发五指山下流经此北入于海 屈原九章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度之焉如期刘向九叹乘隆波而南度兮逐江湘之顺流招沈佺 守岁应制诗南度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摇辚张说安乐郡公主花烛行城隅靡靡稍东还桥上辚 转南度 李白金陵诗晋家南度日此地旧长安孟浩然送张祥之房陵诗我家南度头惯习野人舟刘长卿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诗见西陵下北刘禹锡詶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诗衣冠南度远旌节 门雄 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度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南司马札秋日怀储嗣宗诗故人北游久不回塞雁度 声何哀 武元衡赠别崔起居诗别泪共将何处洒锦江南度足春风 于邺宿江口诗南度人来绝喧喧雁满沙 吴融途次淮口诗寒流万𣲖碧南度见烟光北黄庭坚题系年录诗区区王谢营南度草草江徐议 征 陈傅良和丁少瞻韵诗落花流水君愁不南度于今六十年北
李俊民和河上修桥诗飞将正当南度日拾遗还是 征秋杨
方回重阳吟衣冠南度紫微郎流落天涯事可伤
维桢钱塘怀古诗天山乳凤飞来小南度衣冠又六朝 ——《骈字类编》
又荆王刘贾世家汉五年汉王追项籍至固陵使刘贾南度淮围寿春 晋书威王祐传永嘉末以寇贼充斥遂南度江元帝命为军咨祭酒向宋书五行志太元五年大水去年氐贼攻没襄阳又 广陵于是逼徙江淮民悉令南度三州失业道殣相望成又州郡志南兖州刺史中原乱北州流民多南度晋 帝立南兖州寄治京口时又立南青州及并州武帝永初元年省并并南兖既又索虏传初亡命司马楚之等常藏窜陈留郡界虏 南度驰相要结驱扇疆场大为民患北魏书孟表传孟表字武达济北蛇丘人也自云本属 地号索里诸孟青徐内属后表因事南度仕萧鸾为马头太守王唐书田悦传兴元元年滔自将兵欲南度河助泚使 郅见悦计事曰顷大王在重围孤与赵刻日赴王难以全魏贝今秦帝已据关中孤以步骑十万与回纥趋东都相应接王能从孤济河合势以取大梁孤得西收巩陜与秦兵会天下可定也 宋史孝宗纪赞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度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史地理志武昌路元宪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黄州阳罗洑横桥梁贯铁锁至鄂州之白鹿矶大兵毕渡进薄城下围之数日既而解去归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巴延从阳维洑南度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 明一统志南度江在琼州府城东南十里源发五指山下流经此北入于海 屈原九章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度之焉如期刘向九叹乘隆波而南度兮逐江湘之顺流招沈佺 守岁应制诗南度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摇辚张说安乐郡公主花烛行城隅靡靡稍东还桥上辚 转南度 李白金陵诗晋家南度日此地旧长安孟浩然送张祥之房陵诗我家南度头惯习野人舟刘长卿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诗见西陵下北刘禹锡詶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诗衣冠南度远旌节 门雄 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度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南司马札秋日怀储嗣宗诗故人北游久不回塞雁度 声何哀 武元衡赠别崔起居诗别泪共将何处洒锦江南度足春风 于邺宿江口诗南度人来绝喧喧雁满沙 吴融途次淮口诗寒流万𣲖碧南度见烟光北黄庭坚题系年录诗区区王谢营南度草草江徐议 征 陈傅良和丁少瞻韵诗落花流水君愁不南度于今六十年北
李俊民和河上修桥诗飞将正当南度日拾遗还是 征秋杨
方回重阳吟衣冠南度紫微郎流落天涯事可伤
维桢钱塘怀古诗天山乳凤飞来小南度衣冠又六朝 ——《骈字类编》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吴苑 wú yuàn
(1).即 长洲苑 , 吴 王之苑。《汉书·枚乘传》“不如 长洲 之苑” 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 吴苑 。’ 孟康 曰:‘以 江 水洲为苑也。’ 韦昭 曰:‘ 长洲 在 吴 东。’” 唐 韦应物 《閶门怀古》诗:“独鸟下高树,遥知 吴苑 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 閶门 。”
(2). 吴 地的园囿。因借指 吴 地或 苏州 。 唐 马戴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诗:“草际 楚 田雁,舟中 吴 苑人。”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赠苏昆生》词:“ 吴 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 ——《漢語大詞典》
(2). 吴 地的园囿。因借指 吴 地或 苏州 。 唐 马戴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诗:“草际 楚 田雁,舟中 吴 苑人。”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赠苏昆生》词:“ 吴 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 ——《漢語大詞典》
淮水
唐 方干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越山直下分吴苑,淮水横流入楚乡。
唐 皎然 送吴冯游京 清月思淮水,春风望国门。 ——《骈字类编》
唐 皎然 送吴冯游京 清月思淮水,春风望国门。 ——《骈字类编》
西来(西来)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二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唐 胡曾 咏史诗 轵道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 ——《骈字类编》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唐 胡曾 咏史诗 轵道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 ——《骈字类编》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楚 chǔ《國語辭典》
楚 [ chǔ ]
形- 痛苦。如:「苦楚」。《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 清晰、整齐。如:「清楚」。《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边豆有楚,殽核维旅。」
- 鲜明、华丽。《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 古时教师用以责罚学生的小杖。《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 国名:➊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大陆地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➋ 五代时马殷所建,为五代十国之一。有今大陆地区湖南及广西东部等地,后为南唐所灭。
- 大陆地区湖南、湖北的通称。或专指大陆地区湖北而言。
- 植物名。马鞭草科蔓荆属,落叶灌木。叶为掌状复叶,边缘有细锯齿。七八月间开淡黄紫色花。也称为「牡荆」。
- 姓。如宋代有楚公辅。
- 拷打。《聊斋志异·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