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苍昊(蒼昊)cāng hào
苍天。《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据坤灵之寳势,承苍昊之纯殷。” 张铣 注:“苍昊,天也。” 唐 李白 《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诗:“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清 唐孙华 《七夕喜雨》诗:“有巧须从苍昊乞,一倾灵液徧乾坤。” 郭沫若 《满江红·毛主席去安源》词:“正前进,气吞玉宇,志凌苍昊。”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仰 yǎng/áng《國語辭典》
仰 [ yǎng ]
动- 抬头。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 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编·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 依赖。如:「仰仗」、「仰赖」。《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 姓。如宋代有仰忻。
孤光 gū guāng
(1).远处映射的光。《文选·沈约〈咏湖中雁〉》诗:“群浮动轻浪,单汎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张铣 注:“孤,犹远也。”
(2).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中有万里之 长江 ,迴风滔日孤光动。” 仇兆鳌 注:“孤光浮动,日映 江 波也。” 唐 贾岛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诗:“相思唯有霜臺月,望尽孤光见却生。”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琖凄然北望。” 宋 杨万里 《攸山望石臼湖》诗:“雨中深闭轿窗纱,惊见孤光射眼花。一顾平湖山尽处,碧铜镜外走青蛇。”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予幽幽以自嫮兮,非众磨之能穴。耻列炬之平然兮,非孤光之所逼。”
(3).犹孤影。 唐 杜甫 《桔柏渡》诗:“孤光隐顾盼,游子悵寂寥。” 仇兆鳌 注:“孤光,孤影也。” 唐 李颀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石崖向西豁,引领望 黄河 。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漢語大詞典》
(2).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中有万里之 长江 ,迴风滔日孤光动。” 仇兆鳌 注:“孤光浮动,日映 江 波也。” 唐 贾岛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诗:“相思唯有霜臺月,望尽孤光见却生。”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琖凄然北望。” 宋 杨万里 《攸山望石臼湖》诗:“雨中深闭轿窗纱,惊见孤光射眼花。一顾平湖山尽处,碧铜镜外走青蛇。”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予幽幽以自嫮兮,非众磨之能穴。耻列炬之平然兮,非孤光之所逼。”
(3).犹孤影。 唐 杜甫 《桔柏渡》诗:“孤光隐顾盼,游子悵寂寥。” 仇兆鳌 注:“孤光,孤影也。” 唐 李颀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石崖向西豁,引领望 黄河 。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漢語大詞典》
激 jī《國語辭典》
激 [ jī ]
动- 水势受阻而喷溅。如:「激起浪花」、「波涛相激」。
- 使有所感发或变化。如:「刺激」、「激励」、「劝将不如激将」、「激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然二子不困戹,恶能激乎?」
- 身体突然受到雨或冷水的刺激。《红楼梦·第三○回》:「他这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
- 言行率直、急切。如:「激切」、「偏激」。
- 强烈、急剧的。如:「激增」、「激涨」、「激战」。唐·李朝威〈柳毅传〉:「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
- 姓。如汉代有激章。
轮 ( 輪 ) lún
轮 [ lún ]
- 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亦称“车轱辘”):~子。车~。~胎。
- 安在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机器动作的东西:齿~儿。
- 指“轮船”:江~。拖~。
- 像车轮的:日~。月~(指圆月)。年~。
- 依次更替:~班。~训。~休。~作。
- 转动:间或一~。
- 量词:一~红日。头~影院。他比我大一~。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动-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