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君与我交最深,笑言往往相规箴。
米颠爱石世尽知,臞仙画石实过之。为我曾作《双石图》,墨光压扇千钧携。
嵩山扇头画更好,银染金皴气逾老。野花野草含秀润,芬芳镇与烟霞保。
年来卧病神志昏,双眸冷醒莓苔痕。连阴独坐户牖暗,无乃久雨云生根。
契阔将荒蒋诩径,却喜求羊新有赠。况是相思索我言,我言拙硬殊难称。
二君与我交最深,笑言往往相规箴。但愿此交同此石,人间无处重黄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二君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裤恩。此时太守自惭愧,重衣复衾有馀温。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
唐 周昙 春秋战国门 侯嬴朱亥 当时不是二君计,匹马那能解赵围。
唐 李中 送孙孔二秀才游庐山 庐山多胜景,偏称二君游。
宋 刘克庄 忆毛易甫薛子舒 昔在江东会集时,二君独许话心期。 ——《骈字类编》
唐 周昙 春秋战国门 侯嬴朱亥 当时不是二君计,匹马那能解赵围。
唐 李中 送孙孔二秀才游庐山 庐山多胜景,偏称二君游。
宋 刘克庄 忆毛易甫薛子舒 昔在江东会集时,二君独许话心期。 ——《骈字类编》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交 jiāo《國語辭典》
交 [ jiāo ]
動- 足脛相交。《說文解字·交部》:「交,交脛也。」
- 縱橫錯雜。《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 相接、接觸。《楚辭·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晉·孔坦〈與石聰書〉:「鋒鏑一交,玉石同碎。」
- 來往、往來相好。如:「交際」、「結交」。《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兩性媾合。如:「交配」、「性交」。《禮記·月令》:「旦不鳴,虎始交。」《聊齋志異·卷一·賈兒》:「婦獨居,夢與人交。」
- 授與、付給。如:「交付」、「交代」、「這件事交給他辦。」
- 使得、使令。唐·羅隱〈銅雀臺〉詩:「祗合當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我聽那先生說了這一會,交我也怕上來了。」通「教」。
- 相會的時候或地方。如:「春夏之交」、「湘鄂之交」。《左傳·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 朋友、友誼。如:「至交」、「刎頸之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 買賣。如:「今天成交多少數量?」
- 筋斗、跟頭。如:「跌交」、「摔了一交」。同「跤 」。
- 姓。如周代有交父彝。
- 雜合、一齊。如:「水乳交融」、「雷電交作」、「風雨交加」、「飢寒交迫」。
- 互相、彼此。如:「交談」、「交戰」、「交流」。《國語·越語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種也。」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形-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笑言 xiào yán
(1).谓又说又笑;边说边笑。《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唐 韩愈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诗:“行行指 汉 东,暂喜笑言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珙》:“ 珙 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无应者,笑言自若。”
(2).笑话。《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引 隋 侯白 《启颜录》:“ 秦 优旃 善为笑言,然合於道。”
(3).笑容与言语。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君气仁色温,寡笑言。” ——《漢語大詞典》
(2).笑话。《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引 隋 侯白 《启颜录》:“ 秦 优旃 善为笑言,然合於道。”
(3).笑容与言语。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君气仁色温,寡笑言。” ——《漢語大詞典》
往往 wǎng wǎng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
相规(相規)xiāng guī
互相规劝;互相劝勉。《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諫。”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相从於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始而相规,继而相争,继而相怨,终而相仇者,往往然矣。” ——《漢語大詞典》
箴 zhēn《國語辭典》
箴 [ zhēn ]
名- 文体名。以表达规劝性质为主题。《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赞曰》:「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 中医用来刺入穴道,以达到医疗效果的针状物。《汉书·卷三○·艺文志》:「医经者,……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 规戒、劝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