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不免简教示,陶公终是分贤愚。
璇源照夜凝冰壶,老蚌就掌生明珠。翠眉玉颊瞳点漆,人间又见徐卿雏。
去年汤饼会众客,郁葱佳气方充闾。走邀温峤辨英物,耳畔仿佛闻啼呼。
今来周晬露头角,矫矫自与群儿殊。豪鹰崱屴毛骨异,敢以凡鸟题门枢。
云屏翠幕好遮护,抱持保姆颜敷腴。图史百物罗左右,满堂坐展红氍毹。
排窗穴壁竞觇矕,亲戚笑问儿何须。径前握管随手抹,似寻字画摹之无。
诸馀玩好不挂眼,岂羡取印提戈殳。乃翁雅素耽词翰,吮毫舔墨勒咿唔。
儿生堕地有同嗜,端能读父盈车书。草牍方当等曼倩,临书且为留官奴。
几人有儿得宁馨,万金之产良非诬。我归责子坐叹息,提孩便已趋殊途。
朋来虽有四男子,森如立竹僵墙隅。懒惰总不好纸笔,召令吐记常含糊。
正应坐我老伏枥,顾后驹齿皆顽驽。韩子不免简教示,陶公终是分贤愚。
诗成聊复使之写,得不愧汗沾肌肤。生儿当如李亚子,尔曹碌碌何为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韩子(韓子)hán zǐ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漢語大詞典》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漢語大詞典》
不免 bù miǎn
(1).不能免除;不免除。《国语·晋语八》:“ 阳子 行廉直於 晋国 ,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史记·仲尼子弟列传》:“ 子路 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2).免不了。 唐 张鷟 《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福建本〈周易〉》:“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晓,不免上请。”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面对这两份草目,真不免有隔世之感。”
(3).无法幸免。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正夫 知不免,先使其妻赴 黄河 ,已从之死。”
(4).不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不免留住他们,再作区处。” ——《漢語大詞典》
(2).免不了。 唐 张鷟 《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福建本〈周易〉》:“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晓,不免上请。”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面对这两份草目,真不免有隔世之感。”
(3).无法幸免。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正夫 知不免,先使其妻赴 黄河 ,已从之死。”
(4).不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不免留住他们,再作区处。” ——《漢語大詞典》
简 ( 簡 ) jiǎn
简 [ jiǎn ]
-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
- 书信:~帖。~札。信~。书~。
-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
- 选择:~拔。~选。~任。
- 姓。
教示 jiào shì
教导;训诲。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节量棃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 宋 曾巩 《策问一》:“患风俗之敝也,正己以先百姓,而明於教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此其效力,有教示意;既为教示,斯益人生。” ——《漢語大詞典》
陶公 táo gōng
(1).指 晋 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 梅陶 与亲人 曹识 书曰:‘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陶公 战舰空滩雨, 贾傅 承尘破庙风。”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漢語大詞典》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漢語大詞典》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贤愚(贤愚)
搜神记田横门人挽歌云蒿里谁家地聚敛精魄无贤愚 ——《韵府拾遗 虞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