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予登轩辕台,四望发悲歌。

屈大均清代〕《登轩辕台作

边风起蓟门,黄云高嵯峨。予登轩辕台,四望发悲歌。

哀哉帝王都,城阙如丹霞。朝阳开露掌,阊阖摇金波。

碣石悬天柱,桑乾接银河。真人兹建极,亿载讵云多。

谁令羽林儿,一旦倒长戈。逼遥关塞路,朝暮驱橐驼。

橐驼安所负,美人如桃花。凄凄当落日,莽莽扬风沙。

龙髯攀莫及,玉女舞婆娑。天庭方晏乐,宁知予咨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轩辕台四望悲歌

予 yú/yǔ《國語辭典》

予 [ yú ]

  1. 我。《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谪巴中〉诗:「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同「余 」。

予 [ yǔ ]

  1. 给。如:「给予」、「赠予」、「授予」、「赋予」。《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通「与」。
  2. 赞许。《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鲁严公夫人杀世子,齐桓召而诛焉。《春秋》予之。」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1.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3.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4.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5.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6.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7.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1.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轩辕台(軒轅臺)xuān yuán tái
(1).古代传说中的土台名。在今 河北省 怀来县 乔山 上。《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轩辕之臺 ,射者不敢西嚮射,畏 轩辕之臺 。” 南朝 梁元帝 《幽逼》诗之三:“寂寥千载后,谁畏 轩辕臺 。” 唐 李白 《北风行》:“ 燕山 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 轩辕臺 。” 王琦 注引《直隶名胜志》:“ 轩辕臺 在 保安州 西南界之 乔山 上。” 清 孙枝蔚 《广陵送曾庭闻之新安》诗:“到日 轩辕臺 上望,乱餘萤火似 芜城 。”
(2).亭台名。 宋 陈舜俞 《青城山记》:“ 青城观 北上十餘里,有亭臺孤耸独秀霞表,名曰 轩辕臺 ,下望山如螘蛭焉,连抱之树有若薺也。”  ——《漢語大詞典》
四望 sì wàng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贾公彦 疏:“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故云四望也。” 孙诒让 正义:“ 陈寿祺 云:‘山川之祭, 周 礼四望, 鲁 礼三望。其餘诸侯祀竟内山川,盖无定数,山川之大者,莫如五岳、四瀆。《礼记·王制》曰: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望祭山川岂可舍此有五岳四瀆等,则四望非限以四事,乃谓四方之望也……’案: 陈 説是也。四望者,分方望祭之名,通言之,凡山川之祭皆曰‘望’,於山川之中,举其尤大者别祭之,则有四望。天子统治宇内,则四望之祭,亦外极四表。”按, 郑玄 注以五岳、四镇、四渎为“四望”。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奉常典天,以掌宗庙社稷之祀,天神地祇人鬼,凡山川四望,国之诸祭,吉凶妖祥占相之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四望於是莫脩,八神以之无主。”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隋书·礼仪志五》:“祀星辰,祭四望。”《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3).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宋 徐照 《过鄱阳湖》诗:“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 秦牧 《泰山日出》:“这时举目四望,与刚才的景色迥然不同。”
(4).山名。在今 青海 乐都县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至 全城 (渡 河 )……遣骑候 四望陿 中,亡虏。” 颜师古 注:“ 四望 者,陿名也。”
(5).山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西北。 东晋 苏峻 据 石头 , 温峤 筑垒四望矶以逼 峻 ,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 湖北 随县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梁崇义 发兵攻 江陵 ,至 四望 ,大败而归。” 胡三省 注:“今 随州 随县 之东有 四望山 ,其山最高,四望皆可见。”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悲歌 bēi gē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