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视浊世,一如浮蛆。
日出入,浴咸池,度白石,令我不得休息。故令应龙在吾东,格泽在吾西,长离在吾南,玄武在吾北。
为我骖驾虚无,遨游太清都。下视浊世,一如浮蛆。
我欲返,不得欢娱。安用忧愁悲思,且为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下视(下視)xià shì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漢語大詞典》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漢語大詞典》
浊世(濁世)zhuó shì
(1).混乱的时世。《楚辞·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下睨浊世悲蜉蝣,桂旗偃蹇澹少休。”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他翩翩浊世风标湛,是豪雄好驾鸞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劲草〉译本序》:“坚洁之操,不挠於浊世。故译称《劲草》云。”
(2).佛教语。指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説法。”参见“ 五浊恶世 ”。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指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説法。”参见“ 五浊恶世 ”。 ——《漢語大詞典》
一如 yī rú
(1).完全相同;全像。《仪礼·有司彻》:“司马羞湆鱼,一如尸礼。”《晋书·郑冲传》:“禄赐所供,策命仪制,一如旧典而有加焉。”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狄武襄不知体》:“ 狄 欲奬此一军,乞于讲武殿閲武试,冀 仁宗 亲睹其驍勇。俄而奋击号呼,一如临敌,飞矢至殿陛。”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香山寺 制一如 碧云 而饶古色。”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七章:“ 赵雄 立刻做个手势,打断她的话,一如他害怕触犯这两个字似的。”
(2).佛家语。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即真如之理,犹言“永恒真理”或本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昙无竭品》:“是诸法如,诸如来如,皆是一如,无二无别,菩萨以是如入诸法实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以一如正受之力,致三朝大事之因。” ——《漢語大詞典》
(2).佛家语。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即真如之理,犹言“永恒真理”或本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昙无竭品》:“是诸法如,诸如来如,皆是一如,无二无别,菩萨以是如入诸法实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以一如正受之力,致三朝大事之因。” ——《漢語大詞典》
浮蛆 fú qū
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宋 陶谷 《清异录·酒浆》:“旧闻 李太白 好饮玉浮梁,不知其果何物。余得 吴 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梁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 太白 所饮盖此耳。”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冰盘荐文鮪,玉斝倾浮蛆。” 宋 陆游 《邻饷》诗:“炊玉 吴 粳美,浮蛆社酒酿。”参见“ 浮蚁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