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一片 yī piàn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破碎机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漢語大詞典》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破碎机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漢語大詞典》
角声(角聲)jiǎo shēng
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晋书·王羲之传》:“ 述 ( 王述 )每闻角声,谓 羲之 当候己,輒洒扫而待之。”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庙门外一通角声吹动,全体用饭;二通角声吹动,我亲到寨上察看。”
五声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宋书·乐志一》:“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 清 钱谦益 《〈施愚山诗集〉序》:“兵兴以来,海内之诗弥盛,要皆角声多宫声寡,阴律多阳律寡。” ——《漢語大詞典》
五声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宋书·乐志一》:“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 清 钱谦益 《〈施愚山诗集〉序》:“兵兴以来,海内之诗弥盛,要皆角声多宫声寡,阴律多阳律寡。” ——《漢語大詞典》
凄清(淒清)qī qīng
凄凉冷清。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别后悽清意,问隔窗梅影,谁伴黄昏?”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枕畔 zhěn pàn
枕边。《全唐诗》卷七九五载《韩熙载客》诗:“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 宋 苏舜钦 《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因怀四明园中此果甚多偶成长句以为谢》:“枕畔冷香通醉梦,齿边餘味涤吟魂。” ——《漢語大詞典》
三秋 sān qiū
(1).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
(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漢語大詞典》
桂子 guì zǐ
桂花。 宋 柳永 《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漢語大詞典》
零乱(零亂)líng luàn
(1).散乱。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杨氏 见他不久就回,又且衣衫零乱,面貌忧愁,已自猜个八九分。” 沙汀 《困兽记》八:“发言虽然有点零乱,大家的精神却是很兴奋的。”
(2).景物纷呈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何处係人心,惹得春零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随风早是赴 长安 ,又觉秋光零乱。” ——《漢語大詞典》
(2).景物纷呈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何处係人心,惹得春零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随风早是赴 长安 ,又觉秋光零乱。” ——《漢語大詞典》
樽前
唐 司空图 南至四首 其三 犹有玉真长命缕,樽前时唱缓羁情。
唐 张乔 送陆处士 樽前放浩歌,便起泛烟波。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之作 瘿木樽前地胏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骈字类编》
唐 张乔 送陆处士 樽前放浩歌,便起泛烟波。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之作 瘿木樽前地胏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