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飞燕(飛燕,飛鷰)fēi yàn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春宫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漢語大詞典》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春宫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漢語大詞典》
掠 lüè《國語辭典》
掠 [ lüè ]
动- 夺取、抢劫。《左传·昭公二十年》:「斩刈民力,输掠其聚。」晋·杜预·注:「掠,夺取也。」
- 轻拂、轻拭而过。唐·吴融〈燕雏〉诗:「掠水身犹重,偎风力尚微。」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孤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 书法的长撇称为「掠」。唐·柳宗元〈永字八法颂〉:「掠,左出而锋轻。」
春波 chūn bō
(1).春水的波澜。 南朝 宋 谢灵运 《孝感赋》:“荑柔叶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张泌 《春晚谣》:“ 萧关 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砚》诗:“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冷庐杂识·瑀华妹》引 清 陆瑀华 《过蠡泽》诗:“桥边烟影淡无痕,桥外春波緑到门。” ——《漢語大詞典》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砚》诗:“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冷庐杂识·瑀华妹》引 清 陆瑀华 《过蠡泽》诗:“桥边烟影淡无痕,桥外春波緑到门。” ——《漢語大詞典》
奋进(奮進)fèn jìn
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如:向前奋进。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动-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 依靠。如:「托福」。通「托」。
-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 姓。如清代有托津。
坎坷 kǎn kě
(1).高低不平貌。《汉书·扬雄传上》:“濊 南巢 之坎坷兮,易 豳 岐 之夷平。” 颜师古 注:“坎坷,不平貌。”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石震 《踏察纪事》:“走在这上面,就象半夜摸黑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一步一身冷汗。”
(2).比喻困顿不得志。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李 以定册立 武后 勋,恃宠任势, 王 恶而弹之,坐是见贬,坎坷以至于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余一生坎坷不遇,岂能自立耶?”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困顿不得志。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李 以定册立 武后 勋,恃宠任势, 王 恶而弹之,坐是见贬,坎坷以至于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纪存》:“余一生坎坷不遇,岂能自立耶?”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