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

张养浩元代〕《上都道中

穷冱惟沙漠,昔闻今信然。行人鬓有雪,野店灶无烟。

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故乡何处是?愁绝晚风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白草牛羊黄云雕鹗

白草 bái cǎo
(1).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穀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檉柳、胡桐、白草。” 颜师古 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乾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唐 岑参 《过燕支寄杜位》诗:“ 燕支山 西 酒泉 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宋 梅尧臣 《送李泾州审言》诗之二:“云间白草开边陇,山上朱楼压郡城。” 许地山 《狐仙》:“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
(2).草名。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 元 白朴 《天净沙·秋》曲:“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緑水,白草红叶黄花。”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野菜采完了,听说白草能卖一块钱一斤, 孟祥英 又领导妇女割白草。”
(3).地名。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峥嶸 白草 眇难期, 謥洞 黄泉安可入。”自注:“ 白草 、 謥洞 并 雒谷 中地名。”  ——《漢語大詞典》
牛羊
宋 朱松 赠僧 杖藜同觅牛羊路,濯足来分鸥鹭波。
宋 陆游 秋晚二首 其二 牛羊下残照,鼓角动高城。  ——《骈字类编》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黄云(黄雲)huáng yún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沈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漢語大詞典》
雕鹗(鵰鶚)diāo è
(1).雕与鹗。猛禽。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鵰鶚鹰鷂,飞扬伏窜。” 五代 谭用之 《塞上》诗之二:“牛羊集水烟黏步,鵰鶚盘空雪满围。” 明 徐霖 《桐城归舟漫兴》诗:“仰窥鵰鶚云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间。”
(2).比喻奸佞。《后汉书·张衡传》:“鵰鶚竞於贪婪兮,我脩絜以益荣。” 李贤 注:“喻谗佞也。” 唐 元稹 《哭吕衡州》诗之四:“鵰鶚生难敌,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蛟龙得云雨,鵰鶚在秋天。” 仇兆鳌 注:“《唐书》: 韦思谦 为御史大夫,见王公未尝屈礼,曰:‘耳目之官,固当特立,鵰鶚鹰鸇,岂众禽之偶。’”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如何 宋右史 ,斥鷃议鵰鶚。”自注:“起居舍人 宋维翰 奏:‘ 种放 隐居 终南 ,乞量才録用。’颇为识者所笑。” 明 杨基 《忆北山梨花》诗:“未能摶摇跨鵰鶚,詎免束缚同鷄豚。”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