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沧洲动晓霜,埋轮风采识张纲。
唐锦〔明代〕《初至湖南赠张汝桢道长》
黄叶沧洲动晓霜,埋轮风采识张纲。楚山雨过秋如洗,梦泽烟消水亦香。
北献皂囊惊络绎,南飞孤隼看翱翔。曾闻太史传新报,执法连宵倍有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黄叶(黄葉)huáng yè
(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漢語大詞典》
沧洲(滄洲)cāng zhōu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晓霜
早上的霜露 ——《整理自网络》
埋轮(埋輪)mái lún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曹操 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埋轮拗鏃 周 千亩,蔓草枯杨 汉 二京。”
(2). 东汉 顺帝 时,大将军 梁冀 专权,朝政腐败。 汉安 元年(公元142年)选派 张纲 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 纲 独埋其车轮于 洛阳 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 梁冀 ,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亦作“ 埋车 ”。《旧唐书·毕构传》:“载驰原隰,徒烦出使之名;安问狐狸,未见埋车之节。”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分歧》:“恩沾九霄,荣齐六曹,埋轮自有 张纲 操。”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念臣等啊,埋轮亲矢,愿从君侧除奸宄。”
(3).比喻月落。轮,喻月。 唐 唐彦谦 《七夕》诗:“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珮月埋轮。”
(4).比喻停留。 明 高启 《〈独庵集〉序》:“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漢語大詞典》
(2). 东汉 顺帝 时,大将军 梁冀 专权,朝政腐败。 汉安 元年(公元142年)选派 张纲 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 纲 独埋其车轮于 洛阳 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 梁冀 ,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亦作“ 埋车 ”。《旧唐书·毕构传》:“载驰原隰,徒烦出使之名;安问狐狸,未见埋车之节。”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分歧》:“恩沾九霄,荣齐六曹,埋轮自有 张纲 操。”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念臣等啊,埋轮亲矢,愿从君侧除奸宄。”
(3).比喻月落。轮,喻月。 唐 唐彦谦 《七夕》诗:“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珮月埋轮。”
(4).比喻停留。 明 高启 《〈独庵集〉序》:“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漢語大詞典》
风采(風采)fēng cǎi
(1).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新唐书·萧遘传》:“﹝ 遘 ﹞风采峭整,天子器之。” 元 萨都剌 《过鲁港驿和酸斋〈题壁〉》:“ 吴 姬《水调》新腔改,马上郎君好风采。”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他觉得她服装很潇洒,风采也能动人。”
(2).泛指景象和事物的面貌格调。《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御史臺﹞今虚名仅存而纲纪不振,更加抑之,则风采苶然,无復可望矣。”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这里的火车头却完全是另外的风采。”
(3).表情;颜色。《汉书·王莽传上》:“ 莽 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看着他的闪闪发亮的眼睛和全神贯注的风采,竟使我不期然幻想起这类人物儿童时代苹果似的脸庞。”
(4).声威名望。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 彦升 病酷吏恣威虐而世以为有风采。” 明 李东阳 《明故监察御史张君墓志铭》:“及按 福建 ,树风采,严号令。”《明史·冯应京传》:“绳贪墨,摧奸豪,风采大著。”
(5).风俗。《文选·左思〈魏都赋〉》:“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 李善 注:“《淮南子》曰:‘采俗者,所以一羣生之短脩,明九夷之风采。’ 高诱 注:‘风,俗;采,事也。’”
(6).谓广泛搜集传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风采所繫,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7).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鬱陶,託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懌怀。”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知慎》:“﹝ 王知慎 ﹞师於 阎 ,写貌及之,笔力爽利,风采不凡。”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景象和事物的面貌格调。《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御史臺﹞今虚名仅存而纲纪不振,更加抑之,则风采苶然,无復可望矣。”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这里的火车头却完全是另外的风采。”
(3).表情;颜色。《汉书·王莽传上》:“ 莽 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看着他的闪闪发亮的眼睛和全神贯注的风采,竟使我不期然幻想起这类人物儿童时代苹果似的脸庞。”
(4).声威名望。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 彦升 病酷吏恣威虐而世以为有风采。” 明 李东阳 《明故监察御史张君墓志铭》:“及按 福建 ,树风采,严号令。”《明史·冯应京传》:“绳贪墨,摧奸豪,风采大著。”
(5).风俗。《文选·左思〈魏都赋〉》:“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 李善 注:“《淮南子》曰:‘采俗者,所以一羣生之短脩,明九夷之风采。’ 高诱 注:‘风,俗;采,事也。’”
(6).谓广泛搜集传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风采所繫,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7).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鬱陶,託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懌怀。”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知慎》:“﹝ 王知慎 ﹞师於 阎 ,写貌及之,笔力爽利,风采不凡。”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 商店开业:开~。
- 拉紧:紧~。~力。
- 扩大,夸大:夸~。
- 放纵,无拘束:乖~。嚣~。
- 料理,应酬:~罗。
- 惊惶,慌忙:~惶失措。
- 看,望:~望。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 姓。
纲 ( 綱 ) gāng
纲 [ gāng ]
- 提网的总绳。
-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目。~要(➊提纲;➋概要)。
-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生辰~。
-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
-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纪。~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