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邺中怀古正秋风,词赋深惭谢氏工。

计东明代〕《邺城吊谢茂秦山人

邺中怀古正秋风,词赋深惭谢氏工。生欲移家辞白雪,没随疑冢对青枫。

诸王礼数何常绝,七子交期竟不终。自是贵游无远识,布衣未必叹飘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邺中怀古正秋词赋

邺中(鄴中)yè zhōng
指 三国 魏 的都城 邺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 邺镇 东。后世多以“鄴中”指代 三国 魏 。 唐 刘长卿 《铜雀台》诗:“君不见 鄴中 万事非昔是,古人不在今人悲。”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虽 谢康乐 拟 鄴中 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 清 计东 《邺城吊谢茂秦山人》诗:“ 鄴中 怀古正秋风,词赋深惭 谢氏 工。”  ——《漢語大詞典》
怀古(懷古)huái gǔ
思念古代的人和事。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 圯桥 上,怀古钦英风。”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因登其皆山之楼,眺于群山,悠然而怀古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漢語大詞典》
正秋 zhèng qiū
仲秋。农历八月。《易·说卦》:“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説也。” 孔颖达 疏:“斗柄指西是正秋八月也。”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故梁道士宿龙池》诗:“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 元 马臻 《秋见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絶纤垢。”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词赋(詞賦)cí fù
    (1). 汉 朝人集 屈原 等所作的赋称为 楚 辞,因此后人称赋体文学为“词赋”。后亦指词和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且 汉 代词赋,虽云虚矫,自餘它文,大抵犹实。”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这是作家研究吸取了外国古典文学语言,特别是 中国 的词赋、小说、话本,以及民间演唱材料的结果。”
    (2).“ 词赋科 ”的省称。《金史·选举志一》:“ 金 设科皆因 辽 宋 制,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参见“ 词赋科 ”。  ——《漢語大詞典》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1.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3.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4.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5.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6.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1.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